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最新研究 > 乡村旅游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乡村振兴背景下和消费升级趋势下,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势在必行。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转型的叠加效应,未来涌入乡村旅游市场的资本与开发商也将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乡村当地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对比,使乡村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在中国发展较晚,最初只是简单的垂钓、采摘、农家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但从全国总体形势来看,中国的乡村旅游还没有摆脱自发式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痛点
1、规划缺失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缺乏可持续
全国乡村旅游规划意识较为淡薄,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项目开发大多依赖地方领导或者负责人的主观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盲目追求城市化、高档化,大修大建,野蛮生长,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或者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无序,导致了乡村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跟风建设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村子看见其他村搞农家乐或者农业观光吸引了游客,挣足了钱,也一窝蜂地盲目上马,完全忽视本村的资源本底和特色优势,导致同质化十分严重,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又大大降低了乡村竞争力。
2、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游客体验大大降低
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待完善。乡村旅游的开展一般在农村,而农村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交通便利程度不高,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游客旅游体验受到较大影响。
在旅游信息、咨询、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乡村旅游开展基本处于初级阶段,在对游客的公共服务上,大多停留在被动咨询的层面,缺乏主动讲解,旅游服务水平还需要大大提升,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成为城市人群首选的休闲和旅游目的地。在这种乡村旅游大爆发的情况下,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却参差不齐;同时在旅游市场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也更凸显出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不足和结构单一。
现阶段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
(1)以乡村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
(2)以农业产业观光为主的观光型旅游产品;
(3)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
(4)以康养运动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
(5)以研学实践为主的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广度和深度不足,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对游客吸引有限,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4、乡村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推动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但是许多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片面强调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甚至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和口味,大拆大建,为了旅游开发,将乡村传统面貌破坏殆尽。而建筑、田园、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是乡村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一旦这些载体遭到破坏,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将遭到不可逆转的断层,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应该兼顾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化是乡村发展和延续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乡村的主要特质。
5、发运营方式不合理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数十年来,还没有摆脱自发式发展的瓶颈。许多乡村开发旅游主要以村集体为主,向上级申请资金或者引导村民资金或土地入股,自发式开发和运营,缺乏专业的旅游开发和运营,对市场需求和乡村承载能力了解不够,乡村的旅游开发多停留在美景、美食和游乐等农家乐式的初级形态。这种形态一旦开发得好,村集体和村民集体收益,皆大欢喜,但是一旦管理不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集体和个人利益都难以保证。
也有许多地区引进外来企业,对乡村进行品牌开发,通过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改变乡村面貌。在这过程中,有部分地区对乡村大拆大建,片面强调建设,缺乏对传统符号的保护。同时,在这种开发模式下,村集体和村民处于弱势地位,参与性不强,难以带动村民收入提升。如何处理好企业、村集体、村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旅游开发运营过程中的作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如今乡村旅游在中国方兴未艾,是城市人群旅游的主要休闲方式,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央反复强调规划引领,地方应该抓紧编制专项规划或方案,做到乡村旅游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为乡村旅游提供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