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最新研究 > 休闲农业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冬天因为天气寒冷,人们出行的欲望相对而言会降低,特别是户外活动会更少;而农场到了冬季,草树凋零,再好看的景致,到了这个时候也都失去了活力,自然也很难吸引游客前来。
再加上冬季,许多休闲旅游的项目也无法进行了。然而,冬季的人流量上不去,支出成本却没有降低,冬季营收锐减,如何解决农场冬季无人的难题,也就成了各位农场主的心头病。
事实上,休闲需求没有季节之分,即使在冬季,人们仍会想着去游玩娱乐。要想淡季不淡,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在山水环境以外为游客提供新的内涵。
一、科技因素:运用科技,制造反差
冬季天气寒冷,植物停止生长,利用科技发展智能温室是不错的选择。
温室已经逐渐由单一的农业种植功能,发展成为以温室设施为载体,以恒温环境为卖点,以全时休闲度假为理念,集合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科普教育、农业种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智能温室,成为引爆冬季乡村旅游的一个新的引擎。
案例:陕西宝鸡恒丰园生态园
恒丰农业观光生态园的千亩设施大棚,冬季人们钻进日光温室大棚后,季节瞬间转换,一颗颗鲜红诱人的草莓点缀在大片绿田上,活像女孩的笑脸,游客们的兴致立刻被点燃。
据当地农业局统计,2013年冬季开园以来陈仓区各个农业观光生态园采摘的游客人数达到3000多人,单采摘收入就能达到10万多元。
二、文化因素:人文底蕴,民风民俗
民俗文化资源是休闲农业旅游地重要资源,其非季节性特点明显,主要依托底蕴深厚的传统民俗农业文化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充分挖掘休闲农业旅游的民俗文化性将很好地解决季节性影响问题。
特别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则更容易受人欢迎。民俗展示、创意集市、土特产品展销集市、民俗游戏等多种消费结构,是冬季汇集人气的一个重要的模式。
案例:陕西关中袁家村
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的袁家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第一“网红”,凭借关中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地道的农村生活和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情,走出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和壮大农副产品产业化的道路,已成为现在诸多小镇的借鉴范本,袁家村也被誉为“关中民俗第一村”。缺山少水的它,一天游客18万,仅餐饮业的日营业额已超过200万元,一个酸奶场一年利润就一千万,袁家村一年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
靠的就是专注袁家村的主题—关中民俗,不做红色延安,不做唐昭陵,不做那些跟村民的生活都没什么关系的,就只做关中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村民们日常生活说的话,日常生活的衣着,很多东西都是关中民俗的一部分。
三、项目体验,家庭出行
事实上,到了冬季,成年人出行的动力相对较小,而他们更愿意选择室内的活动,但是家庭出行则不一样。有小孩的家庭,在冬季更倾向于户外出行,他们更希望小朋友多些户外活动。
因此,针对这些群体,农场应该设置更多的体验活动、亲子活动,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实际就是吸引成年人的消费。
案例:日本mokumoku亲子农场
在农场设置的手工体验馆里,小朋友们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亲手制作香肠。在农场员工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亲自选肉、灌肠。农场新鲜的猪肉,现场制作完成后,还能现场做熟试吃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离开农场的时候,带一串自己制作的香肠,这是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项目之一。在学习牧场里,小朋友也会可观赏包括牛、羊、矮脚马在内的各种动物,也可以在这里学习如何挤牛奶。在这里,从周一到周日,学习牧场设置了不同的体验活动,喂食、挤奶、牧场工作等等活动项目。
而在农场里腌制腊鱼腊肉、制作香肠,或许都是不错的体验活动,临近年头,还能出售这些腊货增加收益。
四、节日经济,营销热点
善于把握节日经济概念,越临近过年,各种节日也就多了起来。除了像圣诞节、元旦等这些目前比较受欢迎的节假日以外,也有许多中国传统节日如冬至、腊八节等,既可以借此来吸引人气,又能通过组织活动来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一举两得。
案例:荷兰津德尔特花车节
自1936年起,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荷兰小镇津德尔特都会举行盛大的花车大游行——津德尔特花车节。一开始只是邀请参与者自发创造花车,如今演变成为与邻近城市的PK赛。花车游行虽然在9月举行,但花车的制作从5月或者6月就已开始,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打造出惊艳绚烂的花车。
根据冬季环境的特点以及人们出行规律来设计乡村旅游或休闲农业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下,谁能够有效地把季节问题解决了,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价值就能最大化,资源使用效率和收益能力也是最好的,发展结构也是最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