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乡村旅游不能“复制粘贴”,要有文化灵魂和正确的开发模式!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17-12-15 |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

汽车快速进入家庭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催生乡村旅游的膨胀式发展,也催生了袁家村民俗体验地的火爆。如今,以关中民俗体验为主题的袁家村随着游客的暴增,商业化日趋严重,而以营利为目的的众商家甚至将这种商业现象总结成“袁家村模式”,在三秦大地快速模仿复制,同质化极为严重。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目前,陕西省已建成和在建同类型项目达81家,茯茶镇、马嵬驿、重泉古城、周至水街、白鹿原民俗村等快速建成,这些项目无不打着文化的旗号,却以吃为主,锅盔、饸饹、老酸奶、臊子面,甚至烤肉串、米线,游客去不同地方,吃到的是同一种小吃。游客戏言,如今这种历史文化乡村旅游只用去一个地方就可以“吃”遍全省了。

 

开发商在追逐高额回报,文化村镇所在地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和体验几乎看不到,没有了特色,没有了故事的文化村镇旅游开发让游客感到乏味。饱受专家批评。复制“袁家村”模式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出路?有关专家认为: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文化才是关键。

 

复制袁家村模式是唯一出路吗?

 

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省政协文史委组织委员先后深入咸阳、渭南、安康、延安、榆林等地市,围绕古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中,省政协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记者站站长黄立新发现,古村落目前现状是,一方面兴致勃勃热衷于“造街”行动,一方面眼看着历史遗存破败消亡而“不作为”,黄立新说“这次调研我们看了不少‘一条街’。在黄立新看来,当前传统村落保护问题中,千街一面的同质化发展还在蔓延,数量严重饱和,“本来应该是传统村容村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村民和谐生活的传统村落,现在单单只剩下小吃街。在省政协的“陕西古村落保护利用”月度协商座谈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就当前“类袁家村”模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黄立新建议叫停造街热。他说,对有价值、有文化、有市场,能传承、能复制、能复建的传统村落定出时间表、制定规划图,一年只做十个村,把意愿、蓝图变成保护行动,把保卫乡愁的国家意志体现,落实在三秦大地上,用保护成果赢得民意、民心。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茯茶镇

 

千村“一味”让文化旅游庸俗化

 

由于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痕迹的展示和体验方式,让这个上世纪70年代就闻名全国农村典型迅速火爆起来,由此也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让原本以展示关中民俗风情为主题的袁家村都多少显出“利”字当头的铜臭气息,同时投资建街者络绎不绝。仿佛成了旅游产业的“新陆”。随后,周至沙河水街、宁强青木川、兴平马嵬驿等相继建成。然而,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乡村游的出现是对单纯农家乐的转型升级。表现出来就是缺少特色,千村“一面”或者千村“一味”。

 

以马嵬驿民俗村为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雷同。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史称的“马嵬之变”就是在该地发生的。贵妃墓就在现今马嵬镇的西面。如此浓厚的文化背景,马嵬驿民俗村在开发过程中却没有利用起来,走上了“复制粘贴”之路。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马嵬驿民俗村

 

文化才是灵魂

 

在上述同质化的背后,是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一味地追求利润,不考虑自身的文化因素,没有结合自身的文化优势,势必会造成历史文化村落的文化韵味下降。所以当追求利润成为目标的时候,文化因素也就淡化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就愈发得不到满足。因此,历史文化村镇的开发要靠“文化”!

 

文化村镇旅游开发中,不要“复制粘贴”的成功案例也是不少,值得借鉴。

 

澄城县尧头镇

 

位于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的尧头村曾经是关中东部最大的民用陶瓷烧造和交易地。2013年,尧头窑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4年尧头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座谈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雷百荣同大家分享了古村进行文化内涵挖掘和传承的做法。他们充分利用传统村落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将尧头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古村保护之中,同时结合周边环境,打造摄影、写生基地,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澄城县尧头村

 

澄迈大美村

 

澄迈大美村:祭祖大典重现祭祀古仪有村落,就有宗祠,这是海南古村落的一大特色。宗祠,以恢弘的建筑布局、精美的工艺和一脉相承的家族情节,展示古村落独有的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

 

大美村,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村口的水塘。水塘如村庄般精致婉约,弯月形状,水波微荡,妇女们蹲在水塘边洗涤衣物,叽叽喳喳,家长里短,好不热闹。

 

沿水塘走上台阶,踏入村里传承已700余载的王氏宗祠。宗祠面积约300平方米,内建两廊,外置照壁,照壁顶上有双龙戏珠,外镶八卦图,内设福字,寓意着村庄的长寿、福气、和谐。恪守祖训家规的大美村,每年祭祖庆典,都会严格按照族谱上所记录的祭祀仪式进行。“大美村”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滋润着游客心灵。

 

基于这些案例,我们应该有所思考,如何打造美丽乡村旅游?

 

一、文创

 

文创进乡村,是实现乡村改造的另一条路径,其意义在于通过场景再造,在乡村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文化才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没有了文化,会使得外在的事物看上去平淡无奇,于是就丧失了人们对它的思考,也就确实了能够抓住人心灵的重要元素。

 

首先,引导和培育当地居民参与,推进全村人一起学习。实施差异化文创运作模式。培养民间技艺传承人、建立特色工坊等方式,传承染织、剪纸、山歌童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活着」的古村落。其次,产业融合发展,将乡村旅游与有机农业、经济林种植、餐饮住宿等不同业态形式相结合。打造上下延伸的文创产业链,综合发展。

 

文创的价值在于为乡村赋予「场景」,而这些「场景」是可以消费和产品化的。文创进乡村,发掘与开发乡村的历史传统、建筑形制、传统产业文化等资源,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形式,也可以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二、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1.在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下,形成“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到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

 

2.还可以是“公司+农户”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丰富旅游活动。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这一模式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其次,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游客的分流与分配,是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

 

3.还有一种模式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社区(如村委会)搭起桥梁,公司先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再通过社区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所接触的是社区,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可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公司+社区+农户”模式通过社区链接,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

 

4.公司制模式比较适合乡村旅游初期阶段,随着农民的关注与参与,这种利益主体是公司的模式,将难以适应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5.股份制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乡村旅游上规模、上档次。特别是通过股份形式,扩大了乡村集体和农民的经营份额,有利于实现农民参与的深层次转变,从而引导居民自觉参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的保护中去。

 

6.“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避免了过度商业化,保护了本土文化,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从而为旅游百T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7.“政府+公司+农户”模式。从目前一些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这一模式其实质是,政府引导下的”企业+农户”:就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由县、乡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按市场需求和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确定开发地点、内容和时间,发动当地村民动手实施开发,开发过程中政府和旅游部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8.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