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Introduction

“美丽乡村”近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已成为一个颇为时髦的热词。那么“美丽乡村”一词从何而来?相信很多人未必能道明原委。
“美丽乡村”,其实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最早在国家正式文件中提出是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视察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时,再次提到美丽乡村建设。他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他还强调,“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 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此后,在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美丽乡村”被再次提到。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特点,“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十几年一直关注“三农问题“,而乡村建设正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2005年10月,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就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各省市响应国家要求,分别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并出台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2011年开始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工程。
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那么,“美丽乡村”建设有哪些意义,存在哪些商机、发展机遇与潜力,建设美丽乡村最核心的问题有哪些呢,有哪些发展模式,有哪些典型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呢?

美丽乡村

正文

Text

  • 一、建设意义

    “美丽乡村”为什么会为时下热点而被广泛关注呢?它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意义几何?我们每个人如何在此浪潮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抓到机遇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厘清“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保障农民权益,民主管理,民生和谐的需要;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新技能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商机。美丽乡村的产业发展需要有经验的企业或运营主体参与或指导,从而改变农村原有的落后发展理念,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品牌竞争力的劣势;美丽乡村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需要统一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文化传承需要人或经营主体去参与去经营;美丽乡村的新农民需要专业的机构来培训…… 这都为企业的业务拓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企业发挥社会责任提供了绝佳机会。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势必为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带来品质更高、数量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二、核心问题

    (一)认清现状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认清乡村现在所存在的问题,认清差距在哪,症结在哪,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有的放矢。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城乡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然而,现阶段我们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经济落后,人们还在温饱问题上挣扎,所以首要问题就是要发展,要效率。于是,资源超强开发,要素过度投入,过度消耗。因此,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食品安全质量降低等严峻挑战。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适应当前的主要矛盾,重视人们的关切,从发展方式上进行转变,从人们关切的问题上入手。

    美丽乡村

    1.发展理念

    中国很多乡村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们不具备人才、资金、组织模式等良好的发展因子,很多乡村缺乏与现代城市的信息与文化交流,发展理念传统、保守、缺乏创新。


    2.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缺乏延伸、融合,应该重视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生产力有待提高。


    3.乡村建设

    乡村规模大小不一,布局过度分散,村容村貌差,人畜混居,厨卫条件亟待改善,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服务能力不足。


    4.村民收入

    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偏少,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等第一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闲时间的村民或无所事事或进程务工,为农村和城市带来一定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5.社会事业

    由于乡村自然村屯一般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加上计划生育政策与城市化进程,空心村情况普遍,很多自然村屯缺乏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就医、求学通常距离较远。存在一定的看病难、求学难等情况。


    6.人才

    由于农村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局限,很多人才选择了发展前景好的大城市,导致农村人才外流,人才匮乏。


    7.技术

    农村缺乏资本、缺少人才,自然也缺乏新技术的引入与创新。这已成为农村发展滞后的一个主要因素。


    8.资金支持

    并非所有乡村都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等优势,所以对资本吸引能力不足,再加之自身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因此资本匮乏,需要更多资本支持。


    9.管理机制

    乡村发展一般处于长期稳定状态,因此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10.空心村现象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加之城镇化进程及进程务工等原因,农村青、壮年及儿童大量减少,空心村显现普遍。

    (二)明确发展目标

    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生活富裕;历史传承、文脉延续、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普遍目标。但每个美丽乡村的建设也要根据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各自的区位、交通、资源特点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使每个乡村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各具特色,拥有自己的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前瞻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每个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因此要本着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经济发展中,兼顾生态环境;在创新过程中,兼顾文化保护与传承;懂得学习借鉴模式,也要兼顾自身特色。

    (四)全面部署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懂得了自身的缺陷,拥有了理念就大功告成,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重要的是能够扎实、稳步地推进和实施。这里山合水易总结了十个方面,仅供参考。


    1.创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统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乡村自身存在问题、自身资源、区位、交通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及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自身的产业体系。保证产业结构合理,一二三产品比重协调,融合创新发展。


    2.扎实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面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缺乏文化、缺乏资源优势、交通闭塞的错落该拆则拆,选择区位、资源、交通、文化、规模等具备一定优势的自然村适度集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确保配套完善、投入经济、能够有序运营。建筑风貌要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及气候特点,切忌盲目效仿,找到自己的风格。

    乡村建设要切实实现布局科学合理,风貌符合自身特色,交通体系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切实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条件。


    3.维护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要切实尊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红线不能碰的原则,切忌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认真学习和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


    4.尊重文化传承

    每个村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文化就是我们每个村庄发展的根,也是每个乡村自己的特色。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善于利用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5.重视社会事业

    科、教、文、卫是过去提出的社会事业,也是每个村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因此必须重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加大投入,给予一定的重视。


    6.吸纳培养人才

    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主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善于做好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工作。鼓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通过政策和宣传吸引人才,并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自己的人才。鼓励文化、医疗、教育人才志愿者支农服务,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文化机构实现支农互动服务,定期到乡村服务,进行人才锻炼、培养、交流,切实让人才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


    7.学习引进技术

    技术是实现快速、高效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技术交流,积极走出去,多学习、多合作,积极引入和学习先进技术,不断武装和充实自身,促使美丽乡村快速、高效发展。


    8.加强资本合作

    资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解放思想,创新合作机制。积极通过宣传吸引有一定社会责任心的个人或机构回乡投资,通过土地、产业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尝试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引入资本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9.改革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美丽乡村建设得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要不断突破自我,解放思想,走出去,引进来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10.适宜实施路径(模式、方法、手段、怎样落到实处)

    实施路径是美丽乡村建设得以实现的重要抓手和具体方法。因此,每个美丽乡村要根据各自的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全面分析、深入挖掘、突出特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创新、示范、奖励、储备、分批实施,策略发展,有序推进。

  • 三、经验借鉴

    (一)北戴河模式

    委托规划设计公司,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历史传承、自然禀赋、文化积淀以及产业特色等要素,编制了既符合北戴河旅游度假区总体要求,又突出自身特点的规划。在“生态优先,绿色宜居;产业兴村,转型升级;传承文化,留住乡愁;提升风貌,打造主题”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各村庄又细化了各自的定位:位于戴河两岸的北戴河、苏庄、朱庄三个村,整体定位为“水岸乡野田园,乡土艺术村落”,实现三村空间联动,产业协同发展。费石庄、乔庄、东坨头等村庄,分别定位为“欧式浪漫风情,花卉果木农庄”、“秋韵柿景,和谐乡村”及“追梦乡村,归依田园”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城乡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然而,现阶段我们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经济落后,人们还在温饱问题上挣扎,所以首要问题就是要发展,要效率。于是,资源超强开发,要素过度投入,过度消耗。因此,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食品安全质量降低等严峻挑战。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适应当前的主要矛盾,重视人们的关切,从发展方式上进行转变,从人们关切的问题上入手。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西古城村
    地处北戴河西部,东临联峰山,西依戴河,北靠国家4A级景区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全村现有441户、1012人。该村依托北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与集发观光园村企共建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特色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民宿产业,不断地通过规范管理展现民宿诚信、星级管理见证民宿“气质”、“八小”工程赋予民宿特色、文化夜市增加民宿人气、定期培训激发民宿潜能。全村旅游秩序井然有序,在全区乃至全市民宿行业独树一帜、名声在外,有效推动了村民收益逐年攀升。该村对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污水处理、村庄绿化、村民中心内设施提升等工作进行了改造提升。2013年西古城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西坨头村
    西临集发观光园,北沿戴河,东靠海北路。全村254户、635人。村庄通过制定“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路灯亮化、服务优化”的“八化”目标,依托区位优势,开发“农家别墅游、沿河垂钓、联合运输、花卉苗木”四大新兴产业,将西坨头村打造成了“宜居宜游、旅居一体”的欧式风情小镇。2013年西坨头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车站村
    北靠北戴河火车站,南与联峰山遥遥相望,东临戴河,西与牛头崖镇接壤,是北戴河区的“窗口村”。全村495户、1082人。村产业结构主要以站前商品批发零售业、宾馆饭店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特色种植业为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布局优化、居民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等为目标,积极谋划三大主题街区(即“德政街”民生服务主题区、“车站村”特色经营主题街区、“戴河岸”垂钓旅游主题街区)。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龙头,通过具有车站村特色的“四双工作法”带动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车站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谢李庄村
    位于205国道南侧,京山铁路北侧。全村238户,588人。在新民居建设、村民中心建设、道路建设、饮水安全、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美化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惠民项目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同时充分利用与环境干部管理学院相邻的区位优势和村民住房闲余的资源优势,为环境干部管理学院提供配套商业服务,配套修建农家乐、小吃街,在商业用房开设超市、洗衣店等,环境干部学院的师生提供商业服务。2014年谢李庄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北戴河村
    位于205国道、京山铁路北侧。全村现有1049户、2385人,是从事多年蔬菜花卉种植的特色农业村。在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作为北戴河片区的核心村,共开展了污水管网建设、自来水管网建设、厕所改造、围墙大门改造等19个项目。紧密围绕“水岸田园•艺术村落”的村庄定位,整合村内资源,成功吸引了树梢美术馆、爱陶器、拾夏公社、戴河驿站等21家高等院校、艺术机构、艺术家入住,着力打造一个集文化创意、创业、创新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紧密围绕“水岸田园•艺术村落”的村庄定位,整合村内资源,成功吸引了树梢美术馆、爱陶器、拾夏公社、戴河驿站等21家高等院校、艺术机构、艺术家入住,着力打造一个集文化创意、创业、创新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北戴河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获得“2015中国特色村”称号;此外,以集发观光园和北戴河村为中心的片区成功申报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公园”项目。

     费石庄村
    位于联峰山北,高速引线和205国道南北穿过。全村现有285户、685人。2015年,费石庄村共开展了村庄绿化、围墙大门改造、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等13个项目。该村依托千亩桃林,充分利用生态绿道、磨盘广场、休闲木屋、桃林观景台等旅游资源,精心打造集文艺演出、桃花春宴、游园踏青、文艺座谈会、摄影及征文大赛等多项活动为一体的“费石庄村桃花节”、“采摘节”,目前发展民宿产业19家。大力开展桃树众筹活动,打响了费石庄村桃品知名度。

     乔庄村
    位于京沈高速公路引线北侧,四面桃园环绕,背靠青龙山,风景秀丽。全村现有村民86户、206人。2015年乔庄村开展了自来水管网建设、新建百福广场等11个项目。该村紧紧围绕“异域风情•醉美乡村”村庄定位,依托葡萄酒庄园,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和婚纱摄影基地项目,打造幸福和谐的“福”文化,村庄环境优美,村民幸福和谐,是一个浪漫典雅的美丽乡村。

     东坨头村
    位于205国道南侧,京沈高速公路北侧,西邻海北路,距北戴河火车站1.2公里。全村现有260户,571人。2015年,该村共开展了污水管网建设、厕所改造、中心景观带建设等18个项目。紧紧围绕“旅游商贸•和谐乡村”村庄定位,依托民风质朴、安居乐业的和谐村庄环境,致力于与周边村的产业互动,打造集餐饮、住宿和旅游商贸为一体的特色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示范村和基础设施配套及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村。

     朱庄村
    地处205国道北侧,戴河西岸。全村现有73户、171人。2015年,全村共开展了污水管网建设、自来水管网建设、厕所改造、棚室改造提升等15个项目。紧紧围绕“智慧农业•花卉之村”定位,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推动农业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经营。谋划建设集旅游、观光、婚纱摄影、花卉销售于一体的智能花卉种植基地,努力形成科技支撑、智慧农业、产村互动的示范村。

     苏庄村
    被3公里戴河围绕,东临戴河村,西与新开发区交界。全村现有158户、374人。2015年,苏庄村共开展了污水管网建设、自来水管网建设、厕所改造、棚室改造提升等20个项目。该村紧紧围绕“设施农业•生态绿野”村庄定位,充分发挥村内蔬菜、果品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果品采摘休闲旅游等产业,并充分依托文化墙、村史馆等载体,积极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

     甘各庄村
    地处205国道北侧,紧邻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现有337户、936人。2015年,甘各庄村开展了村民中心建设和建筑立面改造等7个项目。紧紧围绕“生态农业•绿色田园”村庄定位,依托新河两岸的田园风光和远离喧嚣、宁静致美的乡村慢生活氛围,着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校后勤链接的蔬菜种植产业,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紧紧围绕“生态农业•绿色田园”村庄定位,依托新河两岸的田园风光和远离喧嚣、宁静致美的乡村慢生活氛围,着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校后勤链接的蔬菜种植产业,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狮子河村
    距北戴河火车站西5公里,205国道和蒲河将整个村庄分为三个自然片。全村现有425户、1057人。2015年,共开展了村庄四清、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公墓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13个项目。44/44该村结合村庄蔬菜种植产业优势,着眼长远发展,筹备成立狮子河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狮子河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二)安吉模式
    美丽乡村

    安吉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3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着重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安吉县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自2003年以来,安吉县通过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面貌。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66.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2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36.3亿元,年均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3.4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年均增长22.5%,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由5402元增加到15836元,年均增长12.69%,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全省1000多元。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创造收入65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农民每年白茶收入2000多元,因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各占农民收入的13.5%左右。

    (三)永嘉模式
    美丽乡村

    浙江省永嘉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改革”为主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以“千万工程”为抓手,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县通过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立面改造、广告牌治理、田园风光打造、高速路口景观提升等重点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以古村落保护利用为重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对境内200多个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村落进行梳理、保护和利用。对分散农村居民进行农房集聚、新社区建设,推进中心村培育建设,从而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布局。


    三是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积极挖掘本地人文自然资源,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养生保健产业,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四是以城乡统筹改革为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发展。通过“三分三改”(即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过上市民一样的生活。


    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文资源开发,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资源、人口和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

    (四)高淳模式
    美丽乡村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以“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为内容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达成村容整洁环境美。按照“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基调,高淳区自2010年以来集中开展“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对25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道路、河道、桥梁、路灯、当家塘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90km,建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2套,铺设污水管网超过540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 770t/d,形成COD减排能力480t/年、氨氮47t/y,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3%,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0%以上。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新增垃圾中转站34座、垃圾分类收集桶6 600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专项行动,累计动迁村庄180万m2、拆除以小楼房等为主的违建20万m2,搬迁企业20家,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优化。

    二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达成村强民富生活美。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思路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村庄公园化。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跨区域联合开发、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开发等多种方法,大力实施产供销共建、种养植一体、深加工联营等产业化项目;深入开展“情系故里,共建家园”、企村结对等活动,通过村企共建、城乡互联实施一批特色旅游业、商贸服务业、高效农业项目,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三是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达成村风文明和谐美。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集党员活动、就业社保、卫生计生、教育文体、综合管理、民政事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用房建设,健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体、以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以服务站点为补充的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农村通信、宽带覆盖和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采取切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向科学、文明、健康方向持续提升。


    高淳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建设居民幸福家园”为主轴,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环境与民生互动并进的绿色崛起、幸福赶超之路,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与转变方式相互促进、与建设幸福城市相互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区以桠溪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示范的美丽乡村核心建设区达200km2,覆盖面达560km2,占全区农村面积的2/3,受益人口达30万,占全区人口的3/4。近3年来,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高淳区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家园建设为主题、以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国际慢城为品牌,集中连片营造欧陆风情式美丽乡村,形成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五)江宁模式
    美丽乡村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郊区,提出了“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三化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江宁区着力抓好以下七大工程:一是生态环境改善巩固工程。强化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治理,实现永续发展。二是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工程。通过土地整治和集约高效利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显化农村土地价值。三是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工程。以路网、水利、供水供气和农村信息化为重点,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系统。四是公共服务完善并轨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缩差并轨,增强农民幸福感和归属感。五是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通过现代农业和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培育,推动生态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六是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工程。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化农村产权管理机制改革,激发农村活力。七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进一步优化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和乡土文化融合发展,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江宁区通过点面结合、重点推进方式建设美丽乡村。面上以交建平台和街道(该区撤并乡镇全部改为街道)为主,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430 km2的美丽乡村示范区。点上以单个村(社区)进行美丽乡村示范和达标村创建。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单体投资较大的项目,采取国企(如交建集团)主导、街道配合的建设路径;对一些能够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项目,鼓励街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如大塘金、大福村等特色村建设都有社会资本参与;对一些适合农民自主建设的项目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建设,杜绝与民争利。


    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色是积极鼓励交建集团等国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形成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六)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由于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不一致、资源禀赋和经营方式的不同以及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特色各异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通过比较,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着以下几点共同的经验,可供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财政引导上,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一切,美丽乡村建设要形成多元参与机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永嘉县坚持政府主导、建制村主办、全员参与。成立了书记和县长担任组长、22个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考核工作。建立县4套班子领导“九联系”制度,实行一周一督查、半月一早餐会、一月一排名、一季一追责制度,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蹲点调研、走村入户、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近年来许多在外企业家和社会能人纷纷捐资助力家乡美丽乡村建设,一些市民和企业家主动当起了“河长”“路长”,有力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整体联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为此,安吉县建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明确政府不同层级之间的职责定位,理顺各自责权关系。既要避免不同层级之间的职权交叉,造成政府管理的错位和越位,影响工作的开展,又要避免权责出现“真空”,造成政府管理的缺位,导致某些事项无人负责。县一级政府负责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办法的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考核等工作;乡级政府负责整乡的统筹协调,指导建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对村与村之间的衔接区域统一规划设计并开展建设;建制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由其负责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理顺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对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进行量化细分。安吉县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任务,建立了美丽乡村考核指标和验收办法,将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由部门制定指标内容和标准,并对该项建设负总责,同时参与由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组织的考核验收,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水不治”的困局。

      美丽乡村

      高淳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动迁拆违治乱整破、绿色高淳建设、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庄河塘清淤、省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省级康居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互补互促;坚持把财政资金引导与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鼓励企业、创业成功人士共建家园;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太湖流域整治、污染减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面关停转产区域范围内“小化工”企业的基础上,2012年依法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19家,2013年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13家,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45家,为保护蓝天碧水、提升环境容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强化责任落实,与各镇、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工作成效纳入区级部门的百分考核和对镇的千分考核中,并下发年度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专项督查小组,每天对工程推进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督查,环保、监察、财政、住建、农业、水务等部门每月对重点村、重点项目进行督查,区有关媒体也进行明查暗访,全区掀起了区、镇、村三级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在资金投入上,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建美丽乡村。譬如,南京市市级财政安排10亿元土地整治专项资金,支持每个试点镇街1亿元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对试点镇街、美丽乡村示范区内土地出让收益市、区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优先用于农民安置和社会保障。高淳区整合各类资金,如财政部门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环保部门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住建部门的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和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资金,水利部门的村庄河塘清淤及其他专项资金等各项专项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资金合力。南京市江宁区引入国有企业江宁区交建集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企业累计投资达到1.2亿元。

      安吉县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实行“以奖代补”,变“给钱办事”为“以结果奖钱”。并按照特色村、重点村、精品村人均250元、500元、1 000元标准给予奖补,对全覆盖乡镇给予300万元~500万元奖励。同时引导乡村主体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安吉县结合当地集体经济较为发达、村民收入水平较高的优势,引导村集体资金和农民自有资金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5年来村集体累计投入达到7.7亿元,农户投入达到1.2亿元,有力支持了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强化政策支持,通过积极盘活村庄存量资产、闲置资源,鼓励农户土地规模流转,统筹开发利用村集体6%留用地等方式,让农民通过拿“四金”(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实现增收致富;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物业开发、规模农业等乡村多元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此外,安吉县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到效益农业、休闲产业等生态绿色产业,5年来共撬动社会资金60亿元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

      从实践来看,注重规划引领,并通过项目形式进行推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永嘉县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近期规划与中远期发展布局相结合,2013年5月编制完成了《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各区块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统领新农村建设各专项规划,修编完善《县域社区(村居)布局规划》《全县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建设规划》《永嘉县形象设计规划》等。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自觉地跟区域内的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相结合,达到空间布局、功能分布和发展计划的统筹协调、紧密衔接,实现“三标合一”。在编制美丽乡村规划中,完善交通、旅游、农业、水利、环保等各类专项规划,形成了覆盖城市乡村、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的规划体系,构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域到局部、从综合到专项、从指标到空间、从用地到景观的整体衔接的规划格局。

      美丽乡村

      其次,做到规划因地制宜。安吉县在编制《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乡村风貌营造技术导则》时,按照“四美”标准(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各乡镇、村根据各自特点,编制镇域规划,开展村庄风貌设计,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将全县的建制村划分为工业特色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和城市化建设村五类。

      第三,尊重群众意愿。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按照“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经过“五议两公开”程序(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群众公开评议,书面决议公开、执行结果公开),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达到群众满意。

      第四,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为了把规划蓝图落地变成美好现实,就必须把规划内容分解成定性定量的具体内容,转化成年度行动计划,细化为具体的实施项目。根据总体规划,安吉县研究制订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3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5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分年度落实建设计划,根据“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的原则,以指令创建和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目标,细化为36项具体指标,既是工作目标,又是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安吉县还实施了“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细化为各种具体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5年来共实施各类涉农支农重点建设项目2 526项,投入25.34亿元。如建立“户收、村集、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首创农村生活污水分户式湿地处理技术。

      美丽乡村

      南京市高淳区为了更好地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以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为主要内容,形成5个大类42项指标,梳理排定生态建设项目、特色景观项目、社会文化项目、乡村旅游项目、生活设施项目等176个,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区所有建制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到2017年完成各项美丽乡村建设指标值。

      永嘉县按照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的理念,以项目化建设为抓手,强化涉农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楠溪江文化园、农房集聚改造工程、41省道南复线岩头至大若岩段、沿溪沿路绿化美化景观工程、农村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加快打造“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有产业支撑。无论是浙江的永嘉县、安吉县还是江苏南京市的高淳区、江宁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发展中都体现了乡村经营的理念,通过空间改造、资源整合、人文开发,达到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

      美丽乡村

      譬如,永嘉县发挥本地生态、旅游、“中国长寿之乡”品牌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和养生保健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农业招商选资,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效益农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协议利用资金12.8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累计2.89亿元。开工建设12个农业休闲观光园项目,其中鹤盛镇的南陈生态休闲观光园,总投资1.23亿元,占地533.34hm2,雇佣60多名农民,农民靠股份、租金和劳动收入致富,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原野园林创意园,依托对接温州市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年增加税收约5 000万元,带动5 000户农户发展生态产业。在发展休闲旅游业方面,围绕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目标,加大金珠瀑文化休闲中心、芙蓉山庄、九丈甸园二期等重大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总投资2亿元、占地约200hm2的中国楠溪江国际房车露营公园启动建设,五星奇潭山庄等8个总投资达86.6亿的旅游项目成功签约。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民宿、经营农家乐,目前全县拥有县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8个(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县级以上农家乐示范点26个,星级经营户140户。2012年共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98亿元。2013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79.8万人次,同比增加35.93%;实现旅游总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加36.2%。永嘉县百岁老人占了全省的1/16、温州市的1/4,是浙江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依托长寿之乡品牌优势,该县积极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0亿元楠溪云岚养生度假村,努力把长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永嘉打造成养生、休闲和度假中心。

      特色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安吉县按照“一乡一张图、全县一幅画”的总体格局,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推进“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同时抓产业转型提升和富民增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高淳区积极引导各创建村选择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路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商贸、现代农业、农家乐、旅游休闲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江宁区则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发展集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促进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

    (七)美丽乡村建设的6个着力点

    纵观四地的乡村建设实践,可以看出各地根据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了多种多样的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但这些实践中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些地方由于财力雄厚,可以在短期内建成美丽乡村,但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却难以复制,且难以持续长久。即便如高淳区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也反映,从生态区创建到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一大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全区每年用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绿化、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以及环境管理的其他支出高达1.5亿元。目前,这些运行经费大部分靠区财政支撑。但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维护管理经费仅靠财政支撑将难以为继。因之,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尤其要探索建立长效永续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机制。

      一些地方由于财力雄厚,可以在短期内建成美丽乡村,但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却难以复制,且难以持续长久。即便如高淳区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也反映,从生态区创建到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一大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全区每年用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绿化、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以及环境管理的其他支出高达1.5亿元。目前,这些运行经费大部分靠区财政支撑。但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维护管理经费仅靠财政支撑将难以为继。因之,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尤其要探索建立长效永续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机制。

      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单靠外力输入是不可能持久的,关键在于要激活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发展活力。美丽乡村建设要“形神兼备、内外兼修”,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也要以硬件建设为引导,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改革等软环境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农民自主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一个有效平台。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经营,自始至终都要建立农民民主参与机制,从而保障政府规划建设的美丽乡村和农民心目中想要的美丽乡村相统一,而不是政府的一厢情愿,更不能沦为凸显政绩的形象工程。通过一定的群众参与机制,切实让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真正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例如,安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村民大会集体商量、村级组织自主申报、农民群众全员参与”的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给农民,变“为我建”为“我要建”。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给外人观赏的,更不能以城市人休闲旅游养生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因此,积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譬如,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立新社区,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五个凡是”的要求(凡是老百姓要办的事都在社区办理;凡是企业要办的事都在功能区或中心镇办理;凡是社区和功能区或中心镇没有权限办理的,全部由社区和功能区或中心镇代办;凡是哪一级政府出资的就由哪一级政府审批;凡是哪个部门该放的权限没有下放到位的,部门领导就下派到基层开展服务),分两轮共下放了110项事权到社区办理,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在抓好村庄整治、乡村外形美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提升“内涵”美。通过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代农业发展,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真正让农民享有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美丽乡村建设既包括以村容村貌改造整治为主的硬件建设,也包括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为主的软件建设。但是当前各地普遍存在重视居住环境的改善,而忽视或有意回避触碰深层次的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造成体制机制不顺,影响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与城镇化相脱节,也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永嘉县以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狠抓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城中村改造、土地流转和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并不是按照城市模式改造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尤其要注重彰显乡村自身特色,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譬如,永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大力开展特色建筑的修复和置换、特色风貌的保持和延续,把楠溪江历史文化村落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和特色名片。安吉县注重对特色建筑的保护和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并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各个环节。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命力在于乡村特色的保存、彰显和弘扬;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标准在于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 四、产品服务

    美丽乡村

    山合水易机构经过十余年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一整套从现状问题诊断——发展思路提出——科学规划指导——具体方案|实施——重点工程产品设计的工作方法和产品服务体系。服务主要涵盖了:产业主导型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型美丽乡村、现代小康型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型美丽乡村等不同美丽乡村类型创建技术服务工作。

    美丽乡村

结语

Peroration

美丽乡村建设利国利民,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更多企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抓住发展机遇。山合水易凭借十余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结合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策、市场发展态势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的产品包服务体系和丰富的案例经验。山合水易愿用我们的服务同有志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企业、机构等主体一道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多方共赢!

声明:以上内容为山合水易原创研究成果,未经山合水易允许不得剽窃、转载。违者必究。

山合水易经典案例-美丽乡村
Shsee Research Articles - Beautiful Countryside
山合水易研究文章-美丽乡村
Shsee Research Articles - Global Tourism
其他专题
Other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