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在风景如画的阳朔县兴坪镇杨家村,有一组废弃的农家房子被上海的设计团队进行了改造转换,设计成包含有23间客房的精品度假酒店,集聚图书馆、咖啡馆、瑜伽馆、温泉、画室和禅修馆为一体。
基地是当地一个自然村中几户人家的多栋老农宅。项目便是从老农宅的改造开始,逐步梳理宅与宅之间的空间、并将一栋老宅拆除、扩建为餐厅和客人可聚集的场所。作为这里本土民居特色,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这里的泥砖房。
泥砖又叫土砖、水砖。泥砖房下面是用石头砌的墙基,防潮,上面覆瓦。泥砖很厚,耐用保温,所以砌成的房子冬暖夏凉。泥砖房窗子很小,前面一扇门,后面一扇门。泥砖房从古代就有,一直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火砖兴起后,慢慢地才没有人再起这种房子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桂林人慢慢开始推倒泥砖房,建起了钢筋水泥楼房,泥砖房渐渐成了一种贫穷落后的象征。到如今还在使用的泥砖房,不是给家庭经济困难的老人家住,就是饲养各类家畜或放杂物。也就是从那时起,桂林人慢慢开始推倒泥砖房,建起了钢筋水泥楼房,泥砖房渐渐成了一种贫穷落后的象征。到如今还在使用的泥砖房,不是给家庭经济困难的老人家住,就是饲养各类家畜或放杂物。
2012年,有人找到杨福修和其他房屋的主人,把共属6户人家所有的7幢泥砖房(每幢3空),以每幢20年24万元的价格租了下来,说是开酒店用。3年过去了,泥砖房子被改造成现在的精品酒店,并开始正式对外营业,惊艳出世。以新旧共生的手法,融入乡村画境,在传统的建筑中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建筑师借助空间展开与建筑的对话,让整个酒店呈现出空旷闲适、自然诗意的意境。
设计采取一种对当地文化和周围村民的尊重和谨慎姿态,规划与景观设计在最大程度上融入了村落结构,在周边不另设围墙或其他防护设施。在不破坏原外观的前提下,老的夯土建筑被改造为符合当代生活品质的酒店房间。新建的餐厅则用了一种更为低调的建筑语汇,以变截面钢结构和玻璃中轴门窗系统与毛石外墙、炭化木格栅、和屋面陶土瓦形成一种材料对比,新老建筑形成的空间对话和延续感则是维系外来(酒店)与本土(农村)自然共生的基本法则。
是酒店,还是村庄?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
剖面图
冬暖夏凉,是泥砖房特有的属性,远离空调,在崇山峻岭中感受大自然的温度。
新建的餐厅,通透而敞亮,整个建筑的内外保留了自然村古朴的风格,使用了极为低调的建筑语境,为酒店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魅力。
在改造中,保留了原建筑的木结构、黄土墙、坡屋面及顶上透光的“亮瓦”
墙上的青苔,饱受风雨的摧残,有种越残越美的意境。
在室内设计和客房的改造中,依然遵循了自然共生的法则。为了不影响依山傍水的好风景及与老村落的协调,低调的新建餐厅为一层楼高的坡屋顶建筑并尽可能地降低了尺度,而室内空间在满足了空调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了层高,与建筑呼应,让空间明快、简洁、流畅。原有农宅的室内虽然久经岁月的风雨而显得破旧,但却不失空间上的趣味, 典型的一栋青瓦黄土砖屋为三开间,中间为二层挑高的厅堂,两侧各有四小间房,二层为杂物储藏用。
在功能上一层的厅堂保留并设有吧台、沙发, 是客人小聚的社交空间,客厅的两侧各有一间客房,厅堂中增加了通向二层两间客房的楼梯。
在材料的运用上,选择了素面水泥、再生老木、竹子和黑色钢板,力求遵循朴实、自然、简单的原则。
改造后的室内,极简的墙面,与古朴的原有建筑形成了唯美的对比,体现了生态建筑的理念。
对于东西方向的室内墙面,只是作了必要的清洁和修缮,南北方向的墙面在土砖墙以内增加了轻钢龙骨石膏板墙, 新旧墙体中间的空隙满足了所有管线、管井走向的需求。
室内的改造非常注重空间、光影、材料、意境等元素的融汇与穿梭。
为了体现生态建筑的理念,选择古朴环保的生态材料,素面水泥、再生老木、竹子等,整个空间呈现出自然唯美的语境。
其实,阳朔已经涌现数家由已废弃或者即将废弃的泥砖房改建成的宾馆,生意都很不错。
大门两旁是覆着小青瓦的一截泥砖墙和石头墙,院内的树木枝条伸出了墙外,果实累累。如果从外面看,似乎是一座乡下别墅,没有任何标识能说明这是酒店。
院子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泥砖房的房基是石头砌就,墙上的泥砖黑乎乎的。除开了许多窗子外,这里的泥砖房跟外面的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由于有墙相隔,加上房屋与房屋间的距离相对较为开阔,在院落里感到极为舒适,有种空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