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田园综合体建设要做好三产融合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20-05-08 |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建设 三产融合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意义重大。随着近几年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整体而言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为了推动田园综合体健康发展,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田园综合体建设 三产融合


一、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产业基础:以农业为核心延伸三产链条

 

目前对于产业延伸的空间还十分有限,甚至在建设中出现一些误区,部分地区出现了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名行房产开放之实、田园综合体等同于农业企业的种养基地等现象。田园综合体要包括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对于这些行业按照产业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的产业群,分别为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

 

核心产业群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支持产业群主要是从事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配套产业群主要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衍生产业群主要是从事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生产和加工。由此可见,田园综合体体现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将休闲娱乐、农业技术、养生度假、农副产品、文化艺术、农耕活动等进行衔接,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的产业链,加大现代农业的乘数效应。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文化内涵是挖掘乡村文明

 

从文明的构成来看,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是是相互依存的两大文明载体。田园综合体有多种模式,包括田园养老模式、片区开发模式、产业带动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休闲农场模式等,每种都各有特点。而这些模式背后的依托就是涵盖田园生态休闲、乡村健康饮食养生、农耕劳作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的乡村文明。

 

田园综合体要将产业与文化衔接起来,通过挖掘当地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乡村文明,增加人们对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体验,进而引发人们对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的重新思考,由此弘扬中华文明和文化。因此要通过创新发展来挖据田园综合体背后的乡村文明,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充分发掘整合从而形成极具本地特色的运营模式。

 

三、田园综合体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真正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关系着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的成功与否。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来看,单纯依靠工商资本而离开农民的主体地位进行的村庄建设很难成功,即使部分依托村集体与企业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往往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田园综合体建设要体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农民在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收益、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遗产等领域权益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可以通过以村民入股、合作社为主体的方式将农民纳入建设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分享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果。
 

田园综合体建设 三产融合


四、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商业模式决定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持续性

 

目前田园综合体的投入主要有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农民和村组资金三大来源,然而财政的支持毕竟有限,仍然需要大力引入社会资本。根据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特点,田园综合体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商业模式有八种,分别为田园综合体PPP融资模式、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田园综合体收益信托模式、田园综合体发行债券模式、田园综合体融资租赁模式、田园综合体资本证券化、田园综合体供应链融资模式,对于这些模式要根据本地实际综合考虑,同时发挥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

 

五、“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早在2016年,“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重要的抓手就是“田园综合体”。2017年中央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以“一体”为宗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二元”就是指不同,这个不同直接表现为收入差距、教育差距、社保差距等诸多方面。而造成这种“二元”形态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同步,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田园综合体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提供了一个新支点、新载体和新引擎。

 

田园综合体以“田园”为基础。一提到田园生活,很多人脑海里会出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与画面。“田园”实质就是乡愁文化和农田生态。一方面,田园综合体是乡愁文化的绝佳载体。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中国几千年积累的传统文化精华大多与农村、农业息息相关。田园综合体可以做好乡愁文化的“发源与发扬”、“传统与传承”。乡愁文化的理想状态是“诗意栖居”,田园综合体可以在环境的诗意、文化的诗意、哲学的诗意和技术的诗意四个方面体现、满足诗意的栖居。另一方面,田园综合体是农田生态的有力保障。田园综合体可以有效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践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现乡村应有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绿色价值。

 

田园综合体以“综合”为特色。“综合”主要体现在田园综合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只能是一副空皮囊。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含金量,保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持续性,需要在拓展产业链上下功夫。过去农业产业发展都是按照单一的项目来推进,很难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实现产业链的整合。田园综合体不仅注重农业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六、田园综合体开启的农业变现新模式

 

1、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旅开发新模式。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大江南北。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为了文旅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了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超级交通背景下乡村社区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

 

2、田园综合体以可持续、大体量的资金介入为基础,重构了乡村生产的业态结构、人力结构、成本结构和收益结构,激活了乡村社会规划、开发、运营的综合效益。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产业反哺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旅开发新模式。

 

3、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基于田园核心吸引物而构建起来的不同供应链的流量共享模式和价值相乘模式。田园综合体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盈利方式,田园风光免费导流区不收费、体验产品二次消费区主要依托文旅供应链盈利、农事活动作业体验区主要依托农业供应链盈利、田园地产增值区主要依托地产供应链盈利、社区配套商业消费区主要依托配套金融、医疗、健康、教育、商业供应链盈利。

 

4、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田园的三次变现,第一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实现田园农产品变现;第二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创意之力实现田园文化产品和田园旅游产品变现,这一次变现不仅赚了钱,还形成了一个田园社群;第三次变现是依托田园社群建立起来的延伸产业变现。

 

5、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而不是粗放式城市化经济逻辑。粗放式城市化经济逻辑追求的产业之间的无底线利益,集约式城市化逻辑追求的是“工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在很多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由于缺乏产业链条的延伸,农业往往不能给农民带来最大利益,甚至有些地方的农业赚不到钱。田园综合体的出现,能够让农业获得价值延伸,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能够降低农村产业的风险。相信未来田园综合体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