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最新研究 > 农业公园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国家农业公园是在农业园区、科技园区、观光园区的基础之上,融合农业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与传统民俗、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模式、休闲旅游发展的新业态。与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相类似,国家农业公园可以看作是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受到各地青睐。但从目前见诸报道的几个“国家农业公园”而言,用“类国家公园”的标准来衡量显然有较大距离。2016年9月农业部等14部委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探索农业主题公园”的要求。本文不是有关国家农业公园的系统研究文章,仅从生产系统、环境要素和品牌培育等三个方面谈谈国家农业公园的设计要求与建设标准。
1、农业生产系统的唯一性
农业公园是农业产业与农业观光等的融合,对农业生产系统有着特殊的要求。从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角度看,农业公园的长效发展,要抓住当地农业生产要素的特殊性与唯一性,进行要素的充分利用与优化,这也将决定农业公园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农业一产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而作为国家级的农业公园,在农业生产的品种、技术、土壤、农田小气候、收获、贮藏加工等各个产业环节上须有独特性和全国唯一性,才具备设立国家级农业公园的资源条件。
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他们的勤劳与智慧而创造出的农业文化典范,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是我国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的重要资源。例如: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大面积山区稻作农业生产体系(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马古道起点(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生产模式(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陡坡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以及竹林、村庄、田地、水系综合利用模式(福建尤溪联合梯田)等,这些唯一性的农业生产系统使得这些基地都具备建设国家农业公园的资源基础。
2、农业环境要素的原真性
国家农业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将农业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文化体验型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因此对于美丽的乡村农业景观、浓郁的农耕文化以及农业生活的展现,都最讲求原汁原味——原真性。
(1)生产环境
农业生产过程作为国家农业公园旅游主要吸引物之一,对于那些不熟悉农村、不了解农业,或者满怀乡愁,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农业生产的农具、生产方式越具有原真性,则体验性越佳。因此把农业中生产过程,如种植、养殖、林业、放牧、捕鱼等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让他们能充分参与进来,能极大满足他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需求。有一些国宝级的农业文明遗产,如江苏巴城的卓墩遗址,虽然有迹可循,但由于周边已经没有稻作生产环境,故已无法建设国家级农业公园。
(2)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及其所塑造的农业景观,是国家农业公园的主要载体,一切旅游及生产活动都在此基础上展开。人们置身其中,农业的氛围一定要浓厚。农业景观不同于园林景观,它只需要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结合,从而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即可,无需刻意造景,这也是国家农业公园建设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所有的农业种植,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农业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的覆盖率也须高于一般的农业区域。
(3)生活环境
中国农业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进程中,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每一次的农业变革,而呈现出不同的时间特征和地域特征。农业公园的建设,需要围绕着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如各具特色的地方民居、风格迥异的民族服饰、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异彩纷呈的节庆节事等等,这些都成为国家农业公园吸引人们的地方。因此展现乡村的农业生活,对原真性要求很高,切忌农业生活的城镇化。让原汁原味的农业生活环境,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再辅以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强的项目策划,是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最需要做的。
3、公园品牌培育的世界性
(1)世界眼光
农业公园作为郊区休闲旅游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最好路途,其发展要立足世界,着眼于全球旅游市场,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为满足,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展现中国作为千年农业大国的文化资源,结合田园风光和主题农业景观,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农业公园。如笔者不久前到农业部参与论证的红旗渠国家生态农业公园,就可以凭借太行山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优质的小米等作物种类、特殊的富硒土壤,特别是举世闻名的红旗渠精神;创立具有世界影响的红旗渠国家农业公园品牌,结合其产业优势,挖掘太行山悠久的农耕文化资源,开发丰富的体验性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
(2)国际标准
我国目前对国家农业公园的评定标准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历史遗产有效传承、产业结构发展合理、生态环境优化、区内经济主体实力较强、区内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较高、服务设施配置完善、品牌形象塑造良好、规划设计协调等11方面。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农业公园的评价标准上,要实行与国际并行的标准体系,不但要注重农业公园的文化性、观光性、产业性等方面,更需要从长期发展的科技创新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等数字化指标的评价,建立完善且具有前瞻性的评价体系和指标,特别是在人性化设施、旅游伦理、解说系统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国家农业公园做强做大做成国际品牌提供保障。
(3)精品意识
在旅游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注重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趋势下,国家农业公园作为农旅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应具备精品化、独特性的特征。国家农业公园要在逐渐走向规模化和正规化的道路上,要求高质量、高标准,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区、示范区、经典展示区,创建精品农业公园,也作为中国农业精品化发展的宣传窗口。
总而言之,既然把国家农业公园放到国家公园体系的高度来考量,那么,我们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应该从大局出发,有“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把握农业生产系统的唯一性、农业环境要素的原真性和农业公园品牌培育的世界性,使我国国家农业公园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并成为又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