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切勿让"三产融合"绑架了"乡村振兴"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19-07-12 | 关键词:三产融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业

中国大陆西南地区的某省某县盛产茶叶,漫山茶园,云雾缭绕,层层青翠,风光秀美。于是当地在茶产业上做文章,发展茶加工、茶旅游,欲让单纯种茶变成赏茶、制茶、品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拉长价值链。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茶叶加工企业实力一般,加之质量不好把控,对当地茶叶的消化有限,没有与茶农建立密切联系。虽然规划了景区,建了不少餐厅、民宿等,可一到淡季,门可罗雀,旅游设施闲置,“增人气、扩影响”的预期目标没有实现。一二三产相互之间缺乏支撑、带动,难以实现共同成长。就这样一个推不掉、回不去的项目又烂尾在那儿了。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业


这种景象难道不是比比皆是吗??

 

如今的乡村振兴已成了一种大跃进,生拉硬套是常事,融合不了硬来融合,只要有一二三产并存,就叫融合。目前很多农村对于三产融合还是浅显的排列组合,一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家里兼开着一家农家乐用于招待游客的模式屡见不鲜,种、加、销、游,看似齐全,却是各干各的,三产融合成了三张层叠的皮;而一部分企业又散了大把的票子,忙着扶贫攻坚,忙着撺几个数字出来骗大众,嘴里装着“农民”,心里却骂了一百遍“你这个农民”。

 

旅游产业打包了一大块儿蛋糕飞奔到乡村,于是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项目便开展得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了,“花海大世界”遍布大江南北;“十里话廊、百里肚鹃、八怪仙界、千里血飘啊。。。”笔者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行业从业15年,亲眼目睹了大把的“休闲”玷污了农业的本底,掏空了农村的那点本钱。正是在“三产融合”的大嗓门下,无数的乡村不务正业。随处可见歪东倒西的楼房,花里胡哨的装饰,把那个原本的乡村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了。。

 

这难道不是乡村振兴的耻辱吗??“三产融合”到底融合了什么?难道是融合了外衣、装束和演员?还是融合了票子、光鲜和面子工程??

 

山合水易认为,三产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融合。无论怎么融合都不能忽略了“农业”这个主体。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然而,要顺利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并非易事。目前,我国在农业和其他相关产业融合的问题上,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业


①对产业融合的概念认识不清,导致工作上的定位不准。

 

产业融合的概念告诉我们,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其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产业融合是产业化的更高级的形式,本质上表现为更高层次的主体间的分工内部化,如果产业化无法实现不同产业间大量组织的分工内部化,则产业化不可能升级为产业融合。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对产业融合的理解还没有走出产业内分工的思路,认为产业融合是某个产业内产业化的简单升级,导致了在政策制定上过于强调了对单一农业内产业化的建设,而忽视了对其他产业,尤其是对第二、第三产业中高度发达的细分产业的考量,导致产业化没有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中的组织发生大规模的跨越产业边界的分工合作,致使所开展的具体工作最终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②对培育产业公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培育共同的技术基础——产业公地,是开展产业融合的根本前提,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已经较为完整地实现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地区,还是正在计划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地区,都没有把培育共同的技术基础作为重要的任务。这就容易使得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行动变成“撞大运”的行为,即如果恰好所制定的计划在各省市培育出了产业公地,则产业融合得以顺利开展;但若没有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则产业融合充其量也只能是在某个产业内的产业化方向上的传统延伸,没有打破产业间的界限,没有走出创新路子,从而无法提高农民的收入。

 

③横向融合开展不充分。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和理解的不足。从较为完整地发展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地区的经验来看,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纵向融合大多沿着产业链的方向进行,而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横向融合则多以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基础。在后工业经济时代,物质产品在供给与需求上的饱和,使人们开始转向心理与精神层面的需求。

 

此时,农业的功能不单是保障食品安全与维护生态环境,更体现为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传承,在心理与精神层面上成为人们的依靠与寄托。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的时期,因此农业的多功能性已经在当前有所体现,比如人们更多地要求农产品要提高质量,关注食品安全。

 

从农村三产融合的两个方向上来看,横向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托于农业的多功能性展开,比如乡村旅游就是依托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与农业自身生产相结合的横向融合的结果。可以说,经济社会的进步凸显了农业的多功能性的重要性,并使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横向融合提供了可能;反过来,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横向融合也为农业扩展其自身的功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在农村三产融合中出现的纵向融合居多、横向融合偏少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地方反映在横向融合方面找不到抓手,寻不着政策的落脚点。

 

④开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尚需明确。

 

国家层面的文件明确表明,我国推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从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凡是能够实现农村三产融合的地区,农民收入都实现了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产业融合形式就一定能将产业利润更多的留在农地,留给农民。也可能存在情况是,目前所开展的农村三产融合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潜能,如果能够进一步制定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民有可能从参与全社会发展的分工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即将开展农村三产融合工作的地区,还没有明确地将提高农民收入列入工作计划,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如果农村三产融合不以农业为主,不以农民为本,则这种产业融合本身也容易出现严重的问题。例如,日本在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就遭遇了由于下游产业的高利润导致农民及农民组织脱离农业从而对农业造成损害的问题。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业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我国在农村三产融合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①必须遵循产业融合的基本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

 

尤其是要注意产业融合与产业化的区别与联系,既不能混淆了二者的概念,也不能孤立二者间的联系,从而导致工作效果欠佳,无谓地消耗国家资源。

 

②要认清培育产业公地的重要意义。

 

产业公地是多个产业相互融合的基础,农业是一个集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于一身的产业,这使它相较于其他产业更容易找到共同的产业基础,从而使农业更容易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培育产业公地作为开展农村三产融合的最重要的前提工作,产业公地培育得越好,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就更顺利,最终效果也就更好。

 

③要拓展对于农业自身功能的认识,把农业的多功能性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横向融合也同样是产业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横向融合应以农业多功能性为基础,这样能够给农村三产融合找到更多的结合点和融合平台。

 

④必须先巩固农业基础,再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推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民的增收,但是若农业的基础不牢固,投资与利润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强行推行农村三产融合,则会遭遇与日本同样的问题。因此,在推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之前,必须先打牢农业的基础,稳定农业的地位,在农业发展到具有一定竞争力时再进一步推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这样可以减少下游高利润产业对农业投资的挤压,从而实现让农民在土地上增收,让农业在融合中发展的最终效果。

 

三产融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乡村,改变农业发展前景,所以要坚持以农业为主体,;基本做法就是通过一二三产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基本趋势是让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可以说“三产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其核心在于“一体化”和“融合”。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一体化,使得在产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成为现实,使得农业从业者与不同产业、不同领域,如食品加工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开展合作成为现实。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进入并参与“三产融合”的事业。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业


国家制定的是发展战略,而非策略。策略则需要市场来检验,也就是用躺下的无数条死尸来检验,成功的则上升为战略手段,失败的我保证大伙连见都没见过就消逝了。乡村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不要为了特色而特色,不要为了融合而融合。生拉硬套,照葫芦画瓢,最后成了乡村振兴的失败教训和笑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