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最新研究 > 乡村振兴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两会上,绿色发展也成为了代表热议的话题。这些政策层面的信号对林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机遇。
从市场层面来看,2017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超过了10亿人次,随着游客规模的不断扩大,林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也成为市场的呼唤。
目前来看,我国的林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针对森林旅游的痛点问题,形成完善的应对策略。
一、形成林业局和旅游主管部门之间的地方合作机制
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已经通过“召开部际联席会议”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等方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顶层协调机制。但是,各地的旅游主管部门和林业局之间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完善起来。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中,林业局和旅游主管部门是地方政府落实绿色发展的主要实施主体。但是,这两个主体在长期的行政惯性中已经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二者之间如何进行协作?如何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相关市场主体之间如何在体制框架内进行高效合作?这些问题都是地方政府必须加快解决的问题。
二、形成全域旅游规划的高效化、实效化、灵活化落地实施机制
2018年是全域旅游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十九大的召开和两会的召开为中国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过去所做的全域旅游规划需要实现高效化、实效化、灵活化的落地实施路径。我们需要把全域旅游规划的战略理念高质量地贯穿在具体项目中,把具体项目高质量地嵌入在产业格局中,把单一产业高质量地融合在区域经济体系中。
三、形成全域旅游体系下的多元森林旅游模式
森林旅游虽然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但是也有着非常庞大的产业体系。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每个地区都可以立足本地森林资源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的森林旅游发展模式。当下,我国森林旅游处在起步阶段,对于每个特定的地域来说,需要在全域旅游的语境下来进行森林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当然,这个创新的主体也是多元的,既包括地方政府的行政人员,也包括投资者,还包括各种参与森林旅游的创客。大家齐心协力,共建共创,才能推动各地形成多元化的森林旅游发展模式。
四、找到森林旅游与区域综合发展之间的契合点
我国最早的林业发展都是以国有林场为载体的,全国4460多个大面积的国有林场构成了我国林业事业的重要格局,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这些林场占据了8%的国土面积,因此,在区域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森林旅游的发展也需要与区域生态格局和经济格局联系起来,形成互动,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并且获取到更多的区域顶层资源的支持。
五、找到森林旅游与健康产业的契合点
森林旅游有各种各样的业态,其中占据较大比重的一种业态是森林康养类业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森林中跑步,去森林中徒步,去森林骑行……依托这些康养需求还会衍生出森林住宿、森林温泉、森林购物、森林游乐、森林露营等各种各种各样的业态。再好的业态也离不开持续精细的运营,森林旅游与健康产业的结合,还需要引入专业的运营商,构建起符合当地特点的产业运营模式,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盈利性。
六、构建森林旅游的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薄弱是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掣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政府投资。在做森林旅游规划的时候,需要紧密与当地交通局之间进行联动,把森林旅游的交通建设与当地的区域交通规划衔接起来,争取报批通过,并获取到相关的资金支持。只要交通基础设施的问题一解决,森林旅游发展的第一大障碍就扫除了。
七、构建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计划的互动关系
森林旅游是生态脆弱型的旅游方式,必须对生态进行严格地保护,因此,在森林中可以开发的建设用地指标是较少的,这就决定了必须充分利用森林外面的土地指标来发展森林旅游。而这些土地指标也基本上都分布在森林周边的乡村。这样一来,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计划之间就有了紧密的联系。十九大把乡村振兴作为了国家顶层战略,这为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提供了顶层支持。旅游规划师在规划森林旅游项目的时候,也需要从乡村振兴计划中“借力”,森林内的旅游与森林外的乡村振兴实现了互动,也就带动起了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