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最新研究 > 乡村振兴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全域旅游”作为近两年大热的新话题,因其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有利于拉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别于普通的旅游开发而吸引众人眼光。究竟全域旅游是什么?它能带来什么?现有的休闲农业又怎样为其助力?山合水易经过多方研究,与您一起探讨!
一、全域旅游是什么?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
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与爆发式、井喷式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与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适应等问题,也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来解决。
二、国家为何大力提倡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提升——
1.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
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3.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但旅游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行业队伍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等,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大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口碑,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推进全域旅游,整体优化旅游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才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5.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可以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生态现代农业、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促进大城市人口有序地向特色旅游小城镇转移,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加快城镇化建设。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阔农民视野,提升文明素质,真正建设美丽乡村。
6.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国家竞争力
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已超过10%,早已成为世界重要产业。各国都在强化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化本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现在入境游客更希望与当地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体验,游客对一个地方的评价也不再限于景点景区、宾馆饭店,而是更重视对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居民素质等整体环境的评价。推进全域旅游有利于满足这种需求。
通过国家的种种举措以及自身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不难预见,全域旅游在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中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国家政策积极响应
2016 年 7 月 18 日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2016 年 5 月 19 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让旅游成为世界和平发展之舟》中指出“中国还将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养老养生游,并与“互联网 +”相结合,在促进旅游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
2017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
另外,相关部门也制定了明确的支持政策,国家旅游局加强顶层设计,与发改委、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体育总局、中医药局等多个部门合作,《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文件,对此类新兴旅游方式进行规划和指导。
2016 年各创建单位新增项目 7043 个,实际完成投资 3249 亿元,占旅游投资总额的 25%;全年民营资本投资全域旅游 1118 亿元,占 34.4%,充分显示了旅游产业的活力。
2017年8月3日,第三届全域旅游推进会暨“人文陕西”推介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与副局长李世宏为7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单位颁牌。继海南、宁夏被列入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以来,此次大会上,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浙江5个省新增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
四、全域旅游应该如何实现?
推进全域旅游的一个核心就是推进“旅游+”,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通过完善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实现旅游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形成旅游新产能。“旅游+”是全域旅游转型升级的创新空间和主攻方向,是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是拓展旅游发展的新空间,也是产品业态创新的主攻方向,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是整合资源的纽带。
1、整合当地现有资源,开发新型旅游体验
以“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鼓励开发温泉、滑雪、滨海、海岛、山地、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依托现有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旅游度假产品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度假需求的国民度假地。加大对乡村养老旅游项目的支持,大力推动乡村养老旅游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举办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场所应在内容设计、导游配备、安全设施与防护等方面结合青少年特点,寓教于游。推出一批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鼓励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方面先行先试。
2、优化功能布局,明确招商对象
通过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构建开放的旅游体系,着力完善旅游要素,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文化浓郁、管理精致的主题酒店,培育旅行社,开发一批特色旅游线路产品。要开发一批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和特色餐饮,建成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餐馆餐厅和美食一条街。要将名特优工农业产品和工艺品开发包装成特色旅游商品,建成一批前店后厂的旅游购物街区。要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的休闲娱乐场所,培育一批参与性体验性强、游客喜欢的旅游娱乐演出项目。有条件的应成立专门的旅游车船公司,满足游客交通旅行需求。
3、提升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融合多项产业
推进全域旅游,通过“旅游+”大力发展会奖旅游、文化旅游、婚恋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新业态,培育特色旅游基地。大力推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旅游休闲功能,形成一批乡村旅游度假区、水利风景区、国家农业公园、休闲渔业旅游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乡村旅游区、养生养老中心、研学旅游基地、房车自驾车营地等,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进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发展邮轮、游艇、大型游船、房车、小飞机、景区索道、游乐设施、户外用品、旅游用品、垂钓钓具、滑雪、潜水、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用品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建成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装备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进“旅游+”,就是推动旅游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民航交通、体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创新旅游发展新领域,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五、休闲农业项目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理论研究又缺乏准备,在认识上和行动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比如:研究认识不足,存在概念化和标签化问题;改革创新不足,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重点突出不足,存在空心化和空泛化问题;特色彰显不足,存在同质化和低端化问题;市场机制不足,存在行政化和运动化问题。而乡村休闲农业作为全域旅游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经历了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在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旅游+休闲体验”提升传统旅游形式
就传统旅游来讲,侧重让游客享受风景,“如何去找景、开发景”是最大任务,而其他的配套设施体验偏于薄弱。全域旅游作为一个系统性的项目,在设计时融入多种乡村休闲农业项目,能让区域整体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让游客从吃、住、玩上都能有着良好的体验,从“享受风景”到“享受人生”。
对一些景观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休闲农业项目的增设更是起到了带动区域建设发展的“抓手”作用,用风景来吸引游客,通过各种项目形成多彩消费,有利于形成绿色品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运营。
2、增加全域旅游的内涵,让项目更有“人情味”
在全域旅游中,多个景区的联结是经典开发模式,然而在景区点之间存在着大片的留白区域。这些区域有着天生的区位优势,有着强大的潜在市场,因为,完全可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项目来实现“三全”目标:
全区域:通过一个或多个休闲农业项目的设计,使得整个区域有着鲜明的主题,且并不局限于单一主体。
在山合水易公司的某设计案例中,以四川奉节为中心,同周边的巫山、白帝城等旅游资源联结,通过种植区、游乐区、农耕区、度假区等休闲农业项目区块的设立,填补区域空白,形成了一个生态主题、休闲主题鲜明的全域旅游案例。
全要素:休闲农业包含许多项目设计,譬如餐饮、住宿、手工制作、野外活动,能使项目地更加丰富。
全产业链:在项目地内,可以通过休闲农业就一个要素来进行产业链延伸。由景区内的种植区域,延伸出产业加工,再增加销售渠道、采摘……增加产业链的长度和维度,形成一个有生命力、可持续的农产品产业链,而这同景区的自然景观也并不相悖。
3、借休闲农业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政府大力支持、出台政策的角度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乡村休闲农业是一个优良的平台——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拉动农民脱贫致富,这更能增强全域旅游的辐射带动。
· 发展休闲农业要从景区建设、情景设定入手,这对农村环境的改造起着不可置否的积极作用。游客通过景区内休闲农业项目的体验,感受到所设定的乡村文化氛围——年长的游客看到农耕器具会勾起他们儿时的回忆,年轻的游客看到原生态的景色则会萌动追求本我之心,这样更有利于游客情感的回归,进而增加游客对景区的认同感。
· 为达到独特的效果,休闲农业在设计上要找寻与众不同的点:或引进不同产品、或更新种植方式,将现代农业引入景区中,从而拉动所在区域内的农业升级,让游客在田野中找寻到景色外的“吸引力”。
· 在全域旅游项目中,一部分当地村民是参与到景区建设、维护中的。增加休闲农业项目后,必然会扩大受益人群,增加农民收入、吸引投资创业人群增加经营类目。经过培训的原住民可逐渐由农民转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这对当地产业的融合、结构优化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导向,将对未来旅游的资源保护、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乡村休闲农业项目的发展也日趋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前者将借助后者之力,开辟一个崭新的旅游市场。山合水易也将尽自己之力,为祖国贡献更多经典、精彩项目案例,同大家一起见证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