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最新研究 > 乡村振兴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超市的进口货架上,产地为“日本”的商品,就连蔬菜都精美的跟礼品一样。或许会有人说,因为出口才做成这个样子吧。但事实还真不是——在日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日本农民都能有着“绣花”般的细心与精致。在一些地区,花圃还要精细,就像花卉盆景展示园一样。
因此,称日本农业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并无夸大之嫌。在中国,农业的产业化、旅游化发展的好像总是少了那么点味道,若是往深了想,我们欠缺的或许就是农业的精细程度不够,而这一点对做农庄来说,可谓是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了。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日本的农产品究竟是个什么商业模式?这对我们的农庄建设有什么借鉴之处?
其实重点就一个——种植格局的单一专业化
在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日本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这对我们的一些较大农庄、想要发展旅游的乡村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将农庄周边或乡镇中的村民联合起来,进行一个明确的分工,比如甲家负责种番茄、乙家负责种黄瓜,待成熟后,按照签订的数量收购,并进行相应处理:清洗、划分成份,同时标注来源,比如四个番茄放在一个小竹筐中,贴上标签:由本村甲某种植、质量可溯源。
这样一来,也体现了整个乡村旅游系统中农产品的专业性,同刚刚从地里摘下、还带着泥的产品相比,同样是绿色安全的,但更有“城市卖相”。
若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农庄,可以推出“精品化”“稀有化”的农产品——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比如日本的片山苹果园,号称日本唯一通过欧洲零售业公会对农产品进行严格认证的果园,一棵苹果树只留40~50个果子,果农每天要“转球”,让阳光均匀照射苹果;收获后,按5个标准分等;一摘下来立刻保存在0度的冷库,运输过程温度控制在2度。从种植到售卖,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精确。
此时,购买这类产品的顾客已经不单单是买的苹果本身,他们所追求的更是苹果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一枚果子中所蕴含的匠人精神、上流社会的高阶品味。既然如此,即便有着高昂的价格,仍然会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