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最新研究 > 乡村振兴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根据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潜在客源市场有以下五类:
1、传统观光旅游市场
传统的观光旅游市场仍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乡村野趣的农村生活,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农业观光旅游集田园风光和高科技农业于一体,满足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可以采用农场的形式,引种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以及养殖各种动物,使游客可以参观,也可以品尝或购买新鲜的农副产品,这类市场目前处于主导地位,占28.8%.
2、城市白领度假旅游市场
利用周末及假期去郊区度假,以放松紧绷的神经,对现代白领阶层极有吸引力,在本次调查中,有到休闲农业旅游区去度假需求的城市居民占23.6%.可利用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农耕文化,满足他们贴近自然,体验农业的需求。通过建设一些体验农园,度假农场及旅游度假村,享受乡村生活的恬静与惬意。
3、游览、体验农家生活的学生市场
青少年修学旅游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旅游是青少年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非常重视,因此开发青少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4、怀旧市场
中国很多城市居民都在乡村生活过,有的甚至在农村从事过劳动。迁居到城市后,面对着日益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他们常常回想起农村的朴素田园,并且渴望回到故地生活,重温昔日情景。
在我国,这类旅游者的数量非常大,他们对乡村旅游地要求较为随便,喜欢体验地道的农村自然环境。在调查中,这类市场占14.8%;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相当多的已建成农业游览区就是针对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而开发的,这些事业有成,具备很强消费能力的老知青很有旧地重游的愿望。
5、猎奇及取经的农民市场
把目标锁定城市居民市场的开发,而忽视农村客源市场是观光农业园经营策略上的通病。事实上,观光农业园因其高科技性和展示性对广大的农民来说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调查的休闲农业旅游者中,农民占3.1%,表明农民这个市场还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
在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酷的环境下,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每一个从业者的追求。而通过当地特有的自然人文,强化和打造特色主题,成为了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其中如何增强文化内涵,又成为其项目的核心内容。
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文化源远流长,从村落建筑到农田果园,从生产方式到生活习俗,这些资源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挖掘,就能打造成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休闲农业产品。
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
田园文化是休闲农业蕴含的最普遍的文化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鱼池等,让游客在摘果、拔菜、采茶、赏花、垂钓中,享尽田园乐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无土栽培、立体栽培、计算机管理与智能化控制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让游客了解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同时,也可在景区里恢复几近绝迹的水车、水磨、石碾、筒车、织布机、风车、斗笠、蓑衣等,以此来激发游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情怀。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环境,渔樵耕读、夜不闭户的民风,孩子们嬉戏在草地,青年们徜徉于林间,少女们欢唱于果园,老年人忘情于桑圃茶园之中。
这不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世外桃源吗?游客漫步其中自然会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如果还能适当参与劳动,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并可以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走,其收获的乐趣自然是商场购买所不能比拟的。
寻幽探微,发扬山水文化
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无不与此密切相关。尽管不是每一处乡村都有名山异石、大江平湖,但只要我们刻意去挖掘,就会发现身边的山山水水都是性灵之物,一草一木、一石一泉,均可成为山水文化的代言物。
我们可以选择溪流泉眼之处,推出野营基地,让游客体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选择地势平坦之地,开发踏青郊游项目,让游客感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选择荒僻险峻之境,组织开展探险活动,让游客亲历“曲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的妙处。
在尽情享受大自然野趣的同时,实现游客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在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中,休闲农业的品味无形之中得到了升华与提高。
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
建筑物可以直接表现地方文化的外在特征,比如乡村民居常见的堂屋、天井结构,就体现了家庭和家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家庭文化的典型代表。休闲农业项目的建筑应该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乡村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古井、古道、古庙等,通过修补和恢复仿古建筑,来体现当地农村建筑文化艺术,组织开展观光、怀古等休闲旅游活动,为游人观赏、摄影等提供理想的场所,从而增添人气、抢得商机,取得巨大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
点石成金,开发物产文化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融入民俗文化,变成了蕴含文化要素的商品,就会产生超值现象。基于此,我们可以整理出一批民俗文化渗透进相关产品,提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民间服饰、工艺美术品等供游客选择。注入了文化要素的产品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竞争力强等特点。比如湖南永州的“东安鸡”就蕴含了许多历史传说,这样有故事的“鸡”自然会比没故事的“鸡”更受顾客欢迎。
另外,还要善于做长产业链,以求利润最大化。这样才能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民增收。
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
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乡村节庆等都是乡村历史的沉淀,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楹联、曲艺、杂技等,都是开发民俗产品的良好基础。
在适当创新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一些能尽可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活动,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竞技、游艺等服务内容,把民俗民风融入田园风情,注重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从而大大提高休闲农业的亲和力,休闲农业才不至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而更偏重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为游人提供清新自然的民俗风尚,让游客领略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寻根问祖,荡涤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千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从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祷告家道平安、人丁兴旺,从寻根祭祖到对山石江河等自然环境的神秘崇拜,从家祭庙祭到各种禁忌传统,无不是在一种肃穆的气氛中,追思先民,求福消灾。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现代人们更需要精神寄托,因此,休闲农业在祭祀文化方面应大有可为。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传承祭祀文化,是通过继承传统文化,陶冶人文情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而不是搞鬼神崇拜、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