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最新研究 > 乡村振兴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乡村旅游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辽宁省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2007年辽宁省《关于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实施以后,全省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展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业旅游丰收计划的实施,全省初步形成了“各市有重点,区县有特点,乡村有亮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成果
(一)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拓展了农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全省每年有近千万旅游者从城市走进乡村,为农事产品提供了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架起了农产品与外部大市场联系的桥梁,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优化,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事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了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也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的转型。各地围绕乡村旅游大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或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事产品,或加工附加值较高的旅游纪念品,或转产从事住宿、餐饮、交通等旅游服务,形成了“一产扩大、二产增加、三产延伸”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扩大了城乡交流,推动了城市的消费、资金、信息技术向农村流动,促进了农村文明进步
乡村旅游带来的流动性,极大地促进和有效调动了政府、集体、农民等多方面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生态的积极性,许多乡村的面貌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环境优良”蔚然成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已在全省形成了广泛共识,确立的“旅游兴市”、“旅游兴县”、“旅游兴乡(镇)”、“旅游兴村”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培育乡村旅游特色经济,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建设,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就业门槛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从业人员,就能增加5 个相关就业岗位。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增加农民在景区、餐饮、住宿等方面的直接就业,而且通过旅游的产业延伸带动数量可观的间接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4 万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奔小康,几年来,实现人均增收2000 多元。广大农民在积极改变自身生活、卫生习惯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思想观念和生活理念,市场经营意识、民主管理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走出大山,奔向开放,成为许多农民的新追求。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激发了村民传承地方民俗文化的热情,许多地方传统文化重获生机。
(四)乡村旅游发展统筹了城乡经济发展,改善了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全省城乡之间人员和财富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有效缩短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改善了农村社区环境,全省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盘活了“三农”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优势,增强了农村经济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为城乡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五)“十一五”期间乡村旅游成效显著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接待乡村旅游人数1.87亿人次,占接待游客总数的18.12%;乡村旅游收入807.9 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9.06%;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达到28 万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人数达到84 万人。全省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旅游的示范典型,大连金州新区向应街道以开发创建“向应八景”为重点,促进了乡村旅游逐步向现代农业延伸,向农村生态拓展,向农家生活推进。全街道农民人均年收入1.3万元中,旅游收入贡献率超过45%,乡村旅游已成为向应街道经济的主要支柱。丹东市凤城大梨树村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参与、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成功地走出一条生态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从2006 年起,村民人均年收入连续突破万元,在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第66 位。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制定政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旅发[2007]14 号文件精神,辽宁省政府于2007 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辽政府办发[2007]44 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省旅游局还制定出台了《辽宁省旅游强县标准》、《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标准》、《辽宁省旅游专业村标准》和《辽宁省星级农家乐标准》。各市也相继制定了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沈阳市旅游局会同市农委联合制发了《沈阳市关于发展农村旅游的指导意见》及《沈阳市农业旅游提升计划》;大连市制定了《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和《大连市特色旅游乡镇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旅游专业村考评标准(试行)》和《大连市星级农家乐考评标准(试行)》等等。一些市和县(市、区)政府,还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大力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几年来,通过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全省已有沈阳马耳村、大连东沟村、丹东大梨树村、辽阳瓦子村等近7000个知名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品牌,创建特色旅游乡镇149 个,旅游专业村460 个,全省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达28 万人,使84 万农民脱贫致富。据统计,2010 年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60 亿元人民币,与上年相比增长19.8%;接待人数680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占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的23.8%。形成了资源丰富、门类齐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创造出包括民俗风情、农事节庆活动、农家乐、果菜采摘园、民族美食等多元化系列产品协调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三)召开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加快全省乡村旅游发展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是省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点要求。为此,省政府于2010 年9 月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研究确定了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副省长赵国红重点强调:要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加速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政府推动、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把乡村旅游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速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加大政策扶持,打造品牌精品,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行业监管,扩大宣传促销。会议对加快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四)成立机构,专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去年,省长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贯彻落实省长的指示精神,省旅游局制定了《2011年乡村旅游专项推进工作方案》。确定了2011 年全省乡村旅游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即乡村旅游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20%;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不低于15%。同时成立了乡村旅游专项推进领导小组、成立相应机构,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出台一个政策——《加快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召开一个会议——召开全省乡村旅游专项工作会议。办好一个节——举办辽宁省2011 乡村旅游节。实施一个工程——实施“百千万”工程。编制一个规划——《全省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举办一个大赛——辽宁乡村旅游商品大赛。借以专项推进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创新发展,全省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全省各地乡村旅游基础不同,起步时间不一,发展速度各异,因此,就全省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方式简单粗糙。二是基础和配套设施滞后,难以适应旅游发展需要。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和落实不到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四、“十二五”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丰富特色产品,扩大宣传推介,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全面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到“十二五”末期,乡村旅游将成为全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二五”期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带动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累计增加农民就业25 万人,带动农民间接就业达120 万人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是实施农业旅游“百千万工程”。建设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乡镇、村,实施农业旅游“百千万工程”,即培育打造100 个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特色旅游乡镇,1000 个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主的旅游专业村,10000 户具备住宿、餐饮、采摘等功能、并达到安全、卫生、服务规范标准的“农家乐”。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品牌,形成以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学习、娱乐等需求的农业旅游产品体系和农业旅游目的地体系。
二是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帮助农民积极参与,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投入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路网、医疗站点、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要加强乡村原居环境和历史遗存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各有关部门要支持乡村旅游的重点乡村逐步实现“三通”(路、上下水、网络)、“三改”(厨房、洗浴和卫生间)、“三保”(民俗文化、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三建”(停车场、购物场所、游客中心)。
三是加大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力度。
要引导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周末观光、短期度假、农事体验等活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客源市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专门设计、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支持境内外旅行社开辟乡村旅游专项产品。要支持建立乡村旅游营销网络;整合媒体资源,加强乡村旅游的公益宣传。
四是积极举办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辽宁省44 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构成了“满韵清风,多彩辽宁”主题,这些都成为重要的特色乡村旅游节庆资源。要积极支持、引导具有一定条件的节庆活动上升为县、市、省乃至国家级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从明年开始,全省每年都将举办乡村旅游节。
五是努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住宿、餐馆、娱乐、购物等标准化建设,支持和鼓励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 级景区。用规范和标准促进农民素质提升,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要组织开展导游员、解说员、服务人员的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美誉度和游客满意度。
六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
要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富有关东民俗、辽宁地域特色的农事产品、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扶持“公司+农户”经营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分工,加强商品开发、设计、服务为一体的旅游商品公司和旅游商品市场的建设,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培育知名的名牌商品,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七是继续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
依托现代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资源,创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形成覆盖农业各种业态的旅游示范点体系。培育一批特色乡镇、村,推进旅游化发展、风格化设计,改造城镇景观风貌;推进旅游环境、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信息化等方面的国际化接轨。依托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特色旅游景观镇村,选择不同类型设立乡村旅游示范区,结合农村林权、宅基地、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进行改革试验。
八是坚持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方向。
乡村生态旅游就是新农村的新产业与新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心态和谐、农村人际和谐、城乡区域和谐、农村产业和谐。要以生态资源要素,如景观、环境、科技、文化、产业、产品、服务、消费等为内涵,以生态文明为基础,通过生态旅游的生态、经济、社会服务,使乡村保持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在生产和生活废物的无害处理上要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大力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九是加快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因地制宜抓好乡村旅游游客中心建设;要建立标识引导、导游解说和安全救援体系;推进乡村旅游科技与知识服务下乡;在乡村旅游集中的地区,建立乡村旅游培训服务站和科技辅导站;推进旅游服务进乡镇和农村,建立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路网建设、治安环保、卫生防疫等管理,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