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戴占清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2-06-06 |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当下较为重要的旅游形式,本文针对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在生态旅游规划方面、生态旅游经营方面、生态旅游开发大环境方面以及生态旅游开发负面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培养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性扶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和构建合理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对策。
 

       20世纪80年以来,随着旅游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被日益关注。20多年来,全世界的生态旅游发展迅猛,我国也显示出一种较快的发展势头。生态旅游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生态旅游是在追求“绿色”、“生态”、“璞真”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走进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迎合了主流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同时,它又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为核心,满足了保护与发展的目标。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生态破坏现象,严重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区建设中亟待重视的问题。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意义


       (一)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品质高、种类全、规模和集中度好,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既有海洋、平原、丘陵、高山、大江、湖泊、森林、动植物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艺术成果和民族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


       (二)生态旅游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生态旅游是一种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旅游发展方式。发展生态旅游, 有利于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和消费模式,提高旅游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素质,促进旅游业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能够更好促进当前旅游业的生态转型,真正发展成为无污染的“无烟工业”,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协调发展。


      (三)生态旅游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生态文化旅游是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通过旅游渠道进一步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旅游行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生态旅游业不仅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环保产业,而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附加值高、富民效果好,也是当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二、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规划方面


      1、规划理念滞后,开发人才匮乏


       当前,生态旅游旅游开发方面,规划理念比较滞后, 前瞻性不强,跟不上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需求,整体开发意识淡薄,不能以新的理念来指导生态旅游开发。而这跟当前缺乏优秀的生态旅游开发人才有很大关系。从事生态旅游的开发者,都是由其它行业兼职做生态旅游开发,对生态旅游缺乏系统的开发理念,这造成生态旅游开发整体性滞后。规划理念滞后,缺乏生态旅游专业开发人才是制约当前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2、开发形式单一,内容重复


       目前,生态旅游类型主要有森林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市郊农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其主要开发方式主要有主题公园式、博物馆式、传统节庆、生态村等多种形式,但各地在开发的时候往往没有根据其地方特色进行综合性开发, 而是采取某一类型进行单一开发。同时,在规划开发过程中,每种规划开发的内容又采取“移植”方法,千篇一律,很多内容相互重复,缺乏新意,生态特色不突出, 造成旅游者“视觉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生态旅游无特色的印象。
3、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开发度低生态文化旅游核心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结合开发,但目前生态旅游开发更多是单一性的开发,二者结合底低。由于旅游收益不明显与旅游收入不均衡,有不少居民存在抱怨心理,对文化的保护处于被动状态。


       (二)生态旅游经营方面


       1、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方式落后


       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旅游经营者基本上还是沿用旅游业的老方法, 来经营生态旅游,大多都在经营饭店、旅馆和小卖部等, 同质竞争现象严重,并未针对生态旅游的特点,采用新的经营理念,因此在经营理念上是比较陈旧的,由此造成他们的管理方式上也较为落后,在一些地方还采取家庭作坊式的管理,现代化管理元素较少。


       2、投资力度较低,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生态旅游经营企业总体上缺少大型生态旅游企业,多是个体或中小型企业从事经营,由于规模较小,受到资金的制约,他们在生态旅游上的投资力度较低,未能也不可能在生态旅游上做大的广告宣传。因此,未能真正形成各地的生态旅游精品,品牌效应未凸现出来。


      (三)生态旅游开发大环境方面


       1、政府宏观指导、支持不足


       当前,由于生态旅游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一些地方政府不顾本地生态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便盲目地批准建设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导致本地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过于密集,失去特色,致使原有旅游景区的衰亡。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宣传口号上,对生态旅游开发提的很高,表示要大力支持和发展,然其实质性的政策扶持较少,具体优惠政策并不多,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生态旅游区很难得到到深度发展。


       2 . 交通相对不便


       交通是否便利,是解决游客可进入性的决定性因素。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地多是处于较边缘的山区,交通极其不便。


       (四)生态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


       1、原生态文化的异化


       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的大量进入旅游地, 异质文化逐步的渗透,使旅游地区原生态文化正遭到强烈冲击和同化。如平武白马藏族原有服饰、歌舞、宗教、祭祀都与传统藏族都极为不同,这种独特性成为当地原生态文化的品牌资源,在国内外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旅游开发的大规模开展,很多白马人讲汉话、穿汉服、跳现代舞, 传统的宗教祭祀活动为了旅游而开展,独特的白马藏族民俗风情受到破坏,原生态文化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损失。


       2、生态环境的破坏


       开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地区,生态环境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破坏。在生态旅游开发前,一些地区经常能看到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但在旅游开发后,当地很少能看到这些动物了。民俗旅游随着旅游者的到来,已破坏了当地的物种生存环境。而旅游者所带来的文明世界的“白色污染”更是给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生态过载,环境逆向演替


       部分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远远超过景区容量,导致在旅游旺季,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人满为患,过多的游客数量已在诸多方面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冲击并且接近或大于缓冲阈值,导致环境逆向演替。例如,我国名胜区桂林,因为超载,水体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漓江水已显浑浊;过度扩张的游客规模已严重破坏了丽江生态平衡,作为丽江生命之源的玉龙雪山因游人过多而导致雪线上移。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环境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的现象。


       三、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引进、培养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通过前面的分析,能够比较清楚的看出,生态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关键还在于生态文化旅游专业人才,这包括生态旅游规划人才、生态旅游经营人才、生态旅游服务人才。“三才”缺乏是当前生态旅游的瓶颈问题,因此引进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是解决各地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根本措施,如果能通过先引进,继培养,后送出的方式,形成良性的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生态圈,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对生态文化经营管理人员、服务性员工和导游人员,采取专题讲座、短期培训、协会会议等形式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应突出针对性、实用性。经营管理者的培训侧重于旅游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提高他们把握行业趋势和科学管理的能力。服务性员工和导游侧重于服务规范、生态环境、民俗风情和地震科普知识,提高他们规范接待、优质服务水平,树立良好服务品牌。


       (二)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性扶持


       旅游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生态文化旅游更是如此,生态旅游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政府要针对当地的生态文化特色审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不能盲目批项目。同时,对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更要有政策上的支持。一般来说,能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地区是原生态文化保存比较好的地方,也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保护与开发的政策加以扶持。


       (三)保护与开发并重


       发展旅游,需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旅游亦如此。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融合自然、人文风情的复合型资源, 针对“原生态文化的异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更要注重保护,维系旅游地的原生态文化和原生态环境,要采取措施将旅游地的原生态文化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都能享有,都能看到各民族特有的文化,而不是被外来文化“异化”过的文化,从而留住民族的东西。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开发。如果仅是保护,而不开发,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民俗文化,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四)加强规划


       依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生态旅游规划。在旅游规划通则的框架结构基础上,突出生态旅游规划的特殊性,增加对生态资源禀赋的准确评估、物种多样性评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生态多元价值利用的机会成本收益评估;增加对生态的支撑力即生态自我调整、修复能力的下限的设定;增加对人类干扰活动形成的对生态的压力,即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的生态威胁的上限设定;设计生态旅游开发的限制性区域,发挥不同区块的生态功能;设计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产品形式、开发频度,从源头上控制开发的方向、质量,提高生态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加强生态游览线路的设计与组织;等等。


      (五)合理定位旅游利益相关者角色


       旅游地居民做为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将社区居民纳入生态旅游的决策、管理、利配体系中来,使其真正成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核心。游客生态旅游的体验者,在旅游过程中,要当地的风俗习惯, 积极参与各种保护活动,通过自身的行为保持并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企业是生态旅游的建设者和受益者,要求其既有责任感又有专业能力,既懂旅游经营又真正保护环境。政府做为生态旅游开展的调控者,要积极控制、引导、协调、规范其它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行为。媒体做为生态旅游宣传者和监督者,应通过多种方式,向游客提供生态旅游信息,使其了解更多的生态旅游知识;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监督旅游者行为,监督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和当地民族民俗的影响。科研机构生态旅游的研究指导者,可对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加快生态旅游人才的培非政府组织和多边援助机构是生态旅游的协助者,协助形成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政府它非政府部门一块参与政策制定,帮助建立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