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新闻资讯 > 专家专栏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旅游要发展,规划须先行。人们期望科学的、高水平、高起点的旅游规划会给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现行的旅游规划,由于稚嫩与多元跨度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机制紊乱、良莠不齐,进而使得规划的实践指导功能受到限制,效益受影响。“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旅游规划的痼疾,规划编制原本所寄托的高度主观理性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却导致低层次的客观价值实现。因而必须从本源上进行探究与分析,透视这一现象的内在机理,进行合理的因势利导,增强旅游规划的实践效能。
一、中国现行旅游规划剖析
中国旅游的迅猛发展,造成了规划理念与发展速度的不匹配,规划理念滞后于发展。旅游规划现行运行的六个层面,决定了旅游规划价值的有限性和功能的有效性。
(一)规划的模式
中国目前的旅游规划编制缺乏专业理论指导,没有一套公允的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建筑规划等旅游相关行业产生出了应景规划,应景:《辞海》为了适应当前情况而做某事。《汉语词典》顺应当时的场景。在《英汉词典》中的 解释:klæptræpn. 应付场面的言语或行为。应景规划的流程模式是:根据地图定蓝图、根据资源定景点、根据景点定产品、根据地形定保障系统、根据保障系统定游客接待量、根据游客接待量定景区年利润。应景规划三化:一是城市一般化:一般只要面子,一般不要里子,一般使客人极不方便。二是景区城市化:一求大,二求洋,三求多,四求全。三是农村庸俗化:中国民居自古讲究天人合一,应景规划使田园诗意荡然无存。应景规划主要通过六种技术方法支撑欠科学发展的变异性规划。
1.解说性规划
缺乏对旅游市场的研究,对旅游资源的充分研究,只对规划地的资源、产业发展和市场状况进行一般性概述,把相关内容往常规的规划框架体系内塞,提出一些一般性原则与建议。突出特征是规划的概念多,措施少;原则多,创新少;学究味浓,创新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学术性规划
编制单位多由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相关学科派生出来,不知不觉地把旅游规划演变成学术研究,科普考古,不少规划文本呈现出严重的“神秘主义”与“文牍主义”,规划变成了纯粹的学术研究报告,大量的学术用语和数字测算使得地方无法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有的规划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以至于地方上拿到规划文本不知如何着手,具体实施起来就觉得其脱离实际,难见成效。仅能上天,不能落地。
3.“缺钙”性规划
旅游规划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及。规划编制单位只是对爱德华•因斯克普(Edward Inskeep)全面的、整合性的规划思想的片面理解,只是掌握了规划的形式,没有领会其精髓,将旅游系统规划理解为对整个区域社会的规划,规划发展初期犯了就旅游谈旅游的毛病,现在框架体系过于完备,面面俱到,却矫枉过正,事项轻重不分,忽略了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没有形成自己的特征与风格,难以呈现出规划的刚性力度和市场亲和力。
4.模式性规划
旅游规划直接套用诸如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规划等的技术方法,或照搬了这些规划的通用概念,使得许多旅游规划打上了其他规划深刻的烙印。并且这些规划师都从本位主义角度出发,孤芳自赏地认为其遵循的技术方法和编制的规划才是科学的方法与真正高水平的规划,且不知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有极大的不同点,这就是旅游规划要考虑其产品的营销,其他规划不考虑产品影响,规划师的移植规划加剧了旅游规划技术方法无创新,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
5.单向性规划
旅游规划师的思路没有与地方各个部门形成反复的撞击与共鸣,既不请教主管部门和国内外专业领军专家、学者论证;也不参考公众的意见,基本上是规划师翻着理论书籍闭门造车;成为一种单向度的、孤立的、静止的规划。
6.静止性规划
将旅游规划编制视为一次行为、独立行为、永恒行为。既不把握国际国内旅游动态,“市场需要什么、做什么”;又不考虑实施一段时间后的修改和增补新的内容,没有一个动态的逐步演进过程,跟踪策划、跟踪服务的过程以臻相对完善。
(二)规划的盲从
现行体制的某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规划的本色。现在旅游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抓旅游树立区域形象成为地方长官树政绩的捷径,以急功近利、长官意志等目的不纯的规划,不可避免地在规划中得到反映。
1.层次的紊乱
委托方与规划单位签约后,就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以一部规划解决当地旅游发展的所有问题,没有考虑规划专家的分工、规划的层次性与分层逐级展开的特性,忽视了战略规划与战术规划的匹配与衔接,使得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带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控制性详细规划带有修建性规划的功能,结果角色错位,战略家做战术家的工作,战术家做战略家的工作。
2.重有形轻无形
许多地方比较强调有形建设,漠视无形旅游环境提升,把规划的主要工作理解为建筑设计,多要求策划叫得响、见效快、效益高的旅游项目,旅游开发建设变成旅游项目建设,以求达到立竿见影地迅速发展旅游业。对项目仅仅理解为圈个大院子,建设很多游览设施。
3.盲目跟风
看到左邻右舍都在编制规划发展旅游,自己也不能落伍,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具备发展旅游条件的地方也紧锣密鼓地请专家编制规划,更不知道需要编制什么性质的旅游规划。病急乱投医,匆忙找来几家规划单位,“优”中选“优”,仓促上马,不管是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还是园林规划编制单位、还是建筑规划单位,只要对方价格低、时间短,做了再说。
4.倩人捉刀
地方领导雄心勃勃要大搞旅游建设,导致乱点旅游谱的现象出现,他们认为自己眼界最广,水平最高,请旅游专家只是寻找代言人,让其演绎自己意图,使自己的意图名正言顺,专家堕落成了“御用文人”,规划成为演绎规划。
5.政绩工程
许多地方的规划编制评审完后被当作地方官政绩记录下来后,就束之高阁,根本不考虑实施。
6.今非昔比
地方长官任职的短期性与旅游规划执行的长期性也存在矛盾。主管领导一旦离任,整个规划的运作流程就脱节,不是流产就是无疾而终,下一任长官要发展旅游彰显政绩第一步就是重新编制规划,一是显示水平高于上一任,二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实质是对上一部规划的彻底否定。
7.引资申请
由于划拨地方直接用于发展旅游的资金较少,地方急于通过编制规划来申报项目申请资金,对规划文本形式非常重视,对内容未加深刻研讨,规划成为一种计划,规划申报完后就成为历史档案,而不是用来实实在在地指导旅游产业发展。
8.扩展权柄
条块分割的机构现状和部门利益的存在大大影响规划的编制与运作。 旅游局地位偏低和相关部门对其的轻视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旅游规划领导小组多数人员皆是挂名,没有实事;监控委员会来自各个相关部门,但对规划组的监控空有虚名;许多部门将编制旅游规划理解成旅游局抢地盘、扩张权力,拼命抵制旅游规划;相关部门重视发展旅游却阻止旅游部门介入,自行编制规划,导致旅游外行指导旅游发展,内行无法参与的尴尬局面出现。
(三)规划的自戗
1.队伍参差不齐
旅游规划的综合性要求多学科组合,参与旅游规划编制的有地理、旅游、文史、经济、管理、城市规划、园林等专业,但由于一定程度的学科壁垒存在,人员搭配又由规划主持人决定,有些规划变成了一揽子工程,通常由某个单一学科专家领衔统揽负责,某一类专家包打天下。更有甚者,以一张桌子、一个人、一部电脑、一间房通吃旅游规划。
2.编制重速度轻效果
委托方一旦签约。就要专家在极短的时间拿出成果。时间紧迫,专家真正沉下去考察调研、静下心来研讨的时间较短;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导致模仿风气蔓延,“克隆”作品层出不穷,克隆异地规划成果成为经常性现象。大专家揽的活多,忙不过来,转包现象屡见不鲜。通过次次“克隆”,层层转包,规划质量可想而知。
3.考察重核心轻外延
为省力、节时,多数考察只局限在景区内的走马观花,对景区的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历史渊源;对旅游产业的其他关联部分考察很少。见多才能识广,孤陋只会寡闻;一叶障目难见泰山,没有充分的考察,没有扎实的基础工作,也就产生不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规划。
(四)评审的应景
旅游规划在评审这个环节缺乏足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主要问题是没有一套健全的评价系统,旅游规划难以得到公允正确的评判。由谁评,如何评,评审目标,评审责任等尚缺定式,只能五花八门,各出新招。
1.欲速则不达
时间紧,任务重;多数评审专家接到邀请后不无暇充分考察规划地,也没有时间细细阅读和研究规划文本,倘若又非熟知地方实情的本地专家,评审会上就谈不出有助于提升规划的建设性意见,只能谈些理论和套话,评审的效率岂能不打折扣。
2.置若罔闻
委托单位视结果重于过程,规划评审通过意味着规划完成了历史使命,规划方对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评审修改变得可有可无,仍然按照原先的文本交付印刷,予以实施。而评审委员会评审完后自行解散,缺乏善后进一步监督的措施,“桃花依旧笑春风”。
(五)实施的艰难
1.孤掌难鸣独角戏
旅游规划实施,虽然成立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来自各个相关部门,但一般来说旅游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与领导机构是旅游局或旅管委,因而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很容易被看作是旅游部门的事务。但旅游部门位轻权小,没有更高一级的职能部门领衔组织实施,想单一地依托于旅游部门自己通过组织编制旅游规划与实施来组织旅游这种公共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削弱旅游产业外部性的不良因素,难度非常大。加之各部门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壁垒和利益纠葛,规划实施分解落到相关部门头上的任务很难予以考虑实行,达不到规划应有的效能。
2.一知半解搞建设
许多地方旅游规划的实施常常被错误地理解成旅游项目建设,其他内容被忽略置于一边,实施旅游项目建设的误区又表现在侧重可见性的项目建设,这使得硬性开发建设易于实行,而软性的环境改造难以实行,导致规划性质的部分偏离,使地方过多重视项目规划,而将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置之一边。没有绿叶配的红花,安能成好花。
二、旅游规划的科学发展观
规划是实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想凸显各层次旅游规划应有的效能,必须营造规划的社会经济支撑环境,优化规划的运行机制,夯实规划长远和深度发展的基础平台。
(一)规划革命,将应景规划变情景规划
努力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创新。旅游规划是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方案,也是旅游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编制旅游规划要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形成理念先进、目标适中、思路清晰、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成果。旅游规划的创新要把握发展趋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自身特色,注重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体系的创新,注重旅游产品策划设计的创新,注重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注重旅游市场营销机制的创新,注重区域旅游竞合方式的创新。模式规划的应景规划伴随着中国旅游,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进入心智时代的中国创意,通过更理智、更冷静的反思,认为模式规划该寿终正寝了,再不能让旧观念误导旅游的新市场了。时代呼唤:情景规划。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说“理念是灰色的,生活是风景的”。旅游产业无边界、资源无限制、行为无框。情景规划是“情”与“景”的联合;情是主体,景是客体,一是以情入景,二是情因景生,三是触景生情,通过策划+规划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情景规划与应景规划比较,①特色:应景规划将千山万水的万千景象,仅分为山、水、庙、墓、园、馆、城、乡的八大类,对各类资源的规划仅有大小之分,竞无差异之别。更无特色可言,山山水水皆相似,山山水水无不同;情景规划,个性规划加策划,使山山水水皆相似,山山水水魂不同。②选材:应景规划以资源定市场,先考察资源,最后规划市场营销。情景规划以市场定资源,先考察市场,再挑选资源。③本别:应景规划以业主为本,按业主的要求做规划,情景规划以游客为本,按市场需求做规划加策划。④目标:应景规划注重形式和形象,情景规划注重实用和效益。⑤含金量:应景规划是单一的就事论事规划景,情景规划是复合的借景兴文,规划景策划情。
通过情景规划使景区达到八高目标:一划开天:理念在先起点高,一枝独秀:唯我独尊占位高,一鸣惊人:语惊四座起调高,一步一景:景随步移含金高,一见钟情:舍我其谁品质高。一往情深:乐不思蜀消费高,一呼百应:接踵而至呼声高,一本万利:终身受益利润高。避俗趋新,奠定社会地位。情景科学规划之方法:一是以市场的眼光,看资源,炼思路,按照市场审视资源,挖掘资源,按照资源打造特色,按照特色形成情景!二是创设情景 探索创新;景区生命是什么?是情景,只有不断创设新情景,才能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生命树常青。情景规划依托资源,放大优点。扮靓今天,照耀明天。重在今天,贵在明天。生命树既要立竿见影,又要茁壮成长。三是模拟情景先策划后规划,要从旅游者需求出发,模拟情景,以形成新的产品。构思故事,塑造人物。在情景构思的过程中,考虑每经过5分钟、15分钟,将到达什么地点。围绕故事的主题,模拟出总的情景。还要研究变化,市场情景的导向在这里起主导作用,根据不同变化,模拟不同情景。四是特定情景 特定规划,特定情景,特定规划,需要研究特殊资源、特殊需要,使产品能够特色化、个性化。对特殊的资源,构成特定的情景,形成特定的规划。对一般的资源,如何构造特定的情景.形成特定的规划。这些就是应景规划所不能的,同时也是情景规划必须做到的规划和策划。
(二)科学发展,优化运行秩序
中国新旧交织的过渡特征和内外形势的激荡使得旅游规划既具有新颖事物的锐气,又不可避免地刻烙下旧传统的屐痕;既受惠于新经济条件下的前卫与科学元素,又领受不成熟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弊端。因而旅游规划本身和其在实践运用中都表现出一种“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误区”、“长久与短视”并存的二元特征,旅游产业的特殊结构和旅游产品物质与精神结合的特性又加深了这种特征。承认这个特征也就意味着旅游规划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市场经济推进的速度与深度以及市场经济本身的成熟度,它决定了旅游规划需要“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为谁做”,决定了现阶段旅游规划需要做出哪些调适。
鉴于此,旅游规划背倚市场经济大环境,不断经受冲击与历练,不至于转瞬而至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是切合实情的。而由单一的政府性规划向政府性规划与市场性规划结合的转变,打破规划以部门与行政区域的生产为着力点的模式势在必行,促使旅游规划遵循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运行规律,即规划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理性建构,实现宏观架构与微观市场运作的平衡,形成旅游目的地全面发展,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而从运行系统的更新角度而言,旅游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部门、多个经济利益主体的现代社会经济边缘组合系统,这个系统正是旅游规划得以实现的运行系统,该系统应主动伸出其触角与更为广阔的大市场经济系统相关联,与市场经济保持协调的步伐,不断引入成熟的市场规则,构建合理的运行秩序,使之接近于理想的运行状态,是保持旅游规划创新性与时代性的关键所在。
(三)集思广益,面面俱到皆精品
旅游规划技术运用中交织着规划师思辨性的主观判断和相对程式化的技法推衍。从规划各部分分析,景区创意多带有一种依据地脉文脉以资源为基础并结合市场的综合思辨性质(战略制定也有此特征),是规划师在对旅游产业的结构、形态分析基础上的审时度势的思考;而经济效益测算和图件制作就基本上是运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进行推算与演绎。从研究流程来说,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数据调查大量借用技术性的工具,但对数据的深入分析而得出先进的思路就需要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思路的具体细化和落实又是一种技术等级的工作。若拿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来说,从空间层次来区分,旅游区定位和战略制定是宏观的概念把握与求真,而对具体地段设计、内部空间结构分割和详细的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微观的求准和工匠式的技法展示。
根据规划的这种性质、不同学科规划师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所长以及实践操作情况看,目前比较合理的角色分工格局应是旅游规划中宏观性的总体规划和中观性的开发建设规划与创意规划由策划专家牵头,其他专家配合;后续详细的景观设计应该在上述规划思路的指导下由城市、建筑、园林专家主持,策划专家参与编制。或者是在一部规划编制中由旅游专家编制旅游地概念性策划,然后由相应的城市、建筑、园林专家依据概念性规划的理念与思路编制详细规划,然后附着实施,这样形成由宏观、中观至微观科学的分工合作操作流程,使得科学的旅游理念思想能够一以贯之,既不导致虚空,又不流于机械,呈现出旅游规划各流派的会通融合之势。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立规划区在交通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现状、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各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制约因素及机遇。在对旅游规划区的旅游者数量和结构、地理和季节性分布、旅游方式、旅游目的、旅游偏好、停留时间、消费水平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规划区旅游客源市场未来的总量、结构和水平。
由谁做?首先,应建立有效的规划专家遴选机制。不仅对规划单位的资质水准与主持人的功底进行严格的鉴别,而且对主持人推荐的规划组成人员也要加以遴选,打破单一化的编制成员结构,组建多学科协作、知识结构与年龄层次合理的规划编制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与推广旅游规划师个人资质制度,作为考察规划单位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旅游规划的战略策划与创意领先,它决定了整部规划所能达到的高度,国内不少旅游规划资质单位脱胎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资源环境保护等设计单位,对旅游学研习不多,知之甚少,其在旅游规划中的角色定位是辅助的,而不可能成为独立的主角;二是在当前人事变动频繁的情况下,有些规划资质单位仅仅有个空壳式的招牌,仅仅以规划资质单位定规划承担方,有失偏颇,将规划资质单位与规划师个人资质结合起来审核则是个明智的选择。
其次,要有开放规划的运作意识。打开规划的社会之窗,积极吸收城建、园林、文物、文化、国土资源、水利、环境等相关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地社区人员参加,并切实加入到规划的具体运作编制中,一则为规划提供直接的指导与建议,二则规划分解的行业任务将来能更好地得到实施。
怎样做?首先,要强调动态规划的理念;规划只是规划师站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审视旅游系统而做出的决策,因而对于中长期规划,要根据旅游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增补新的内容和修正相关思路以利于指导实践;在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规划细化原则,再编制旅游区和项目规划,并对以前较少涉及的专项营销规划、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划、跨区域产品规划、旅游活动策划等予以关注,不断拓展旅游规划的运用空间;针对地方领导离任所导致的规划流产现象,在重新编制或修编时旅游部门应坚持“完善、整合、提升”的动态扬弃原则,吸纳原规划中的精华成分予以传承。
其次,要重视过程规划。规划编制过程是旅游意识提高的过程,一个完备的规划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好规划。规划师实践考察时事必躬亲,有助于规划师之间形成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有助于规划师与地方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融合各方的知识、创造性和能动性,从而增强规划的现实指导性。而规划过程中良好的组织与宣传,可间接提高规划的社会影响力。
(四)以利制权,引领旅游大发展
近年来大量国外先进规划理论的引入,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然而不应该只强调了旅游规划的“拿来主义”,中国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更要求立足于本土创新旅游规划理论方法。由于规划师忙于规划实务疏于规划理论的研究,使得在短时期内获得旅游规划基本理论的突破有着很大的难度。目前应尽快创设一个权威性的国家级研究平台,让不同学科背景的规划师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暂时从规划实践中脱身出来进行规划的元科学研究分析,以利于规划理论的成熟定型。
在无成熟的规划理论和学科理论支撑前提下,现实旺盛的规划需求又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富有实践价值的区域旅游规划方法,基本框架一是构建具有市场向性的个性化产品,或者是提升景观的个性特征。旅游的本质在于对异地景观与环境的愉悦,旅游规划的实质上是在于加强和创造出这种特殊的愉悦经历,为此在内容上对于新开发的旅游地规划须注重景观创意的含量,而传统旅游地要谋求产品的创新,规划又必须强调景观个性特征的提升;在形式上必须增加产品或景观规划在整个规划中所占的比例。二是解决阻隔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区域旅游产业在低层次徘徊,直接导源于旅游地的体制、政策、区位、交通、资金、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规划应将经世致用放在重要位置,诊断出发展的瓶颈症结,修正存在的偏差。三是战略方向的引导。在内外形势急速变化和市场经济全面渗透的今天,规划的一项重要使命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区域社会经济背景,在对规划地旅游产业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度战略前瞻与透视,以驾驭、规正和引领旅游产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
(五)安魂定魄,提高产品竞争力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决定一处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根基是其具有的地方性文化。 已故著名旅游地理学家陈传康先生第一次将这种地方性文化归纳成“文脉”,旅游规划中将文脉提升到标杆高度,上升到理念层面做一种强化,再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建立一种基于文脉的旅游之魂。
1.魂的文脉梳理
文脉来源于一地的自然地理基础和历史文化,但不是目的地的自然地理基础与历史文化简单阐述,而是对地方分散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加以凝练的概括与总结,是对旅游地聚焦性的精神之魂的感知与梳理。
2.魂的形象提炼
以文脉为本源,依托于旅游地的空间具象载体,进行理念形象的提炼,构建支撑整部规划之魂。
3.魂的渗透与扩散
规划架构的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而要得到很好地诠释与应用,融入到旅游目的地各个相关部分之中,具体的创意与设计支撑起理念。这种理念的渗透与扩散主要包括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
(六)注重实效,规划与时俱进
旅游规划不能以其他行业规划作为参照系确立衡评标准,根据其特性应从个性尺度、市场尺度和人文尺度三个方面来入手。所谓个性尺度,个性化的规划创新出个性化的旅游地,即规划是否彰显旅游地的个性;市场尺度,即规划的成功与否由规划带来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的市场与经营状况来决定;人文尺度,即文本所应渗透的人本主义理念和规划运行过程中旅游教育功能的发挥。
建立常设性国家级和省级的旅游规划评审委员会,优化评审的组织过程,重视论证过程和评审的部门的提升功能,以提高评审的现实针对性与科学化水平。但更为重要的是由市场、社会来认定,由规划的实施状况决定规划的成功与否,不能倚重于评审会忽略了市场效应。
业主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实施环节,重点一是实施主体机构的确立。 地方政府应成立专门部门负责规划的实施,目前状态下的旅游局只能负责旅游规划的阐释,而不能由其负责实施;基于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建设容易得到重视,还应成立专门的项目实施委员会。二是编制实施规划的规划。旅游规划具有很强的创意性,又必须叙述现状、问题,再提出相应的对策,因而难免出现文本内容的前后重复和表述不规范,可对明显学术化的文字表述予以修正,以便于地方上正确理解。以相关规划的格式分头改写旅游规划文本,将旅游发展思路融入到相关规划中,在现在旅游规划地位较低的情况下,成果和建议能被业主和旅游投资者所吸收。
规划的实施过程还应实行动态性的追踪反馈运作机制,规划实施时规划组应进行现场解说与指导,检验规划在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与实际不适应的规划文本部分应及时予以修改,给规划实施留有合理的自我适时调节的余地。通过往返式的实践检验给规划盖棺定论,对不成功的规划应追究责任。
(七)德才兼备 无愧于大好河山
规划编制单位和人员之“德”即要具有一种关怀河山、对地方负责的人文精神;“才”即要具有统帅全局的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和创意能力;“识”即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广泛的见识,成为一个通才。旅游规划人才的产出优化途径,一靠培养与延伸,即建立旅游规划人才多维化培养模式。培养是指可拟向教育部建议设立旅游规划专业硕士与博士点,以多学科的知识架构,培养出具有宏观性与中观性战略眼界的高层规划精英人才。延伸是指相关学科专业向旅游方面拓展,设立旅游规划方向的博土与硕士培养点,为相关专业进入旅游规划提供科学路径与研究平台,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实施。其优点在于旅游规划需要相关专业介入其中,形成跨学科研究的学科机制,便于介入旅游规划编制中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员能以旅游为核心点形成协调与匹配。二靠整合利用。以省级为基本区域,省级旅游主管部门监督,由旅游规划资质单位牵头,以旅游规划为核心,包含市场、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等相关专业人才,整合区域旅游规划力量,形成知识合力集团,打造成区域旅游规划精英队伍,承担起目前的区域旅游规划工作。
一个成功的旅游规划的基础是负责任的规划。在当前市场的急剧膨胀和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旅游规划界应提倡将规划师的“德”放在首要位置。缺“德”的旅游规划,只想收获,不想投入;轻则考察走马观花,编制比猫画虎“克隆”文本;更有甚者,只管自己赚钱,不惜将业主引向一条不归路,将珍贵资源破坏,将投资变成景观垃圾,不仅仅是让业主花了冤枉的规划费,更可怕的是误导业主对资源进行了破坏性的开发,做了付投入的投资。
旅游规划工作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是规划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规划师的责任重大,而规划的深度取决于规划师的主观努力,从短期来讲地方在各项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不能更好地启动和发展旅游振兴地方经济,从长远来讲保护与优化自然与人文景观、创造传代的景观,都在于规划师眉宇间的思索,在于规划师的良心使然。因而规划师应具有一种对规划地的人文关怀精神,一种深切的河山情结与河山之恋。如果我们的规划师难以维持前辈知识精英式的身心煎熬,连知识阶层这种单向度的智力与良知延伸也不存在;如果仅仅停留在麻木不仁和循规蹈矩上,或在官员逼迫下成为听话的应声虫,或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商,而无独立的立场与权利和良知的思考,就会真正扼杀旅游规划的生机和活力,那么我们的旅游规划就难以扮演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这一重要的历史角色。
(八)三足鼎立 选将过关把关
旅游规划既是政府主导行为的体现,又是市场运作行为的反映。从前者而言,传统计划模式所形成的部门地位认同框架,导致那些传统实力部门所组织编制的行业规划地位较高,长久以来被社会所认同,因而尽快提高旅游部门的地位,并建立旅游规划成果的审核体系和认定机构,消除既有的规划定式和学科陈见,从而加强人们对旅游规划的特征、功能及意义的了解,进而由部门认同形成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认同,提高旅游规划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这是其一;其二,传统计划模式往往从部门自身出发来考虑规划,将规划仅仅理解为某个部门的事务,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和多元性使得旅游规划具有一种谋划全局、整体推进的视角,使得旅游规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和可能,即建立一个较大的宏观框架将社会多个部门功能容纳进去,完成一种非单纯的物质性的大规划整合,打破计划的条块分割运行模式,强调部门的配合协调,以形成社会部门的整体合力。从后者而言,旅游规划超越单纯的行政事务范畴,发挥直接的经济和市场指导功能,是经济效益的助推器,对于推动传统体制性规划向市场化轨道迈进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因而从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呼吁社会创造条件为囿于一隅的旅游规划取得更高的独立地位,展现出旅游规划特色,做出应有的社会贡献。
1.选将
旅游规划实践证明,旅游规划是一种具有创新而又适度超前的科学合理的策划,一个好的旅游规划才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标准地选择规划编制专家,是确保规划质量的关键。旅游规划是知识型产品。规划的质量,关键取决于编制专家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旅游规划编制专家的确定,要多方对比、择优选聘,合理确定专家组专业结构,注重专家组长的专业水平和市场信誉。以保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真正突出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
现代规划的主要趋势是规划要同时满足旅客,当地居民与开发商的利益,要更多地关注旅客的个性需求,强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开发与保护同等重要,不但要关注当代人的利益也要关注后代人的利益。规划要求的提高意味着旅游规划前“选将”越来越重要。中国正处于旅游的大发展时期,各地都在花大力气进行旅游规划。一方面,旅游地开发商或投资实体急于开发旅游资源和策划旅游项目,四处寻求旅游部门和专家做规划;另一方面,从事旅游规划的单位和专家往往是分别从设计、地质、地理、林业、城市规划等各专业,前来承担旅游规划的任务。相关专家仅对本学科有一定研究,而缺乏旅游实践和旅游基本理论,谈不上对旅游经济规律有系统的研究,只能从自身的学科知识和经历出发编制规划,造成可操作性不强等弊病,使委托方无从实施和开发,从而感到失望和困惑。
2.过关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地的未来发展目标和方案在调查评价基础上又进行科学编排、组合的选择过程,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基础,是旅游地进行旅游经营管理、旅游开发建设的科学依据,因此,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确保旅游地合理开发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该引起各地足够的重视。
旅游规划单位和人员应以负责任的科学态度,把每一个规划项目的编制都视为“过关”,实事求是地对待旅游景观价值;应看到旅游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促销、旅游项目策划、旅游美学、土地、环保、道路、通讯、水、电等专题策划。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旅游系统内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科学、客观的调查研究,对当地文化进行普查、筛选、提炼,做到资源调查深入,工作基础扎实;规划理念与指导思想正确,定位准确,思路明确,结构合理,理念前卫,体例完备;规划项目丰富、重点突出;营销规划、节庆活动、保障措施切实可行,具有指导性。却不可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出现夸大其词、空洞无物、方向偏离、灵魂丢失等四大错位。 却不可自以为是、蒙混过关,抓不住旅游地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产品雷同,没有个性,没有灵魂,只是将资源搬到了纸上,又将旅游必备的设施搬到了资源中,“误人子弟”将高端的资源低端的开发,将具备发展潜力的资源误导为破坏性的开发。
3.把关
旅游规划的评审是严肃的,科学的,而我国尚无旅游规划的评价标准,也无旅游规划评审人员的资格认定。旅游规划评审应围绕规划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和深度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议,包括:①旅游产业定位和形象定位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②规划目标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③旅游产业开发、项目策划的可行性和创新性;④旅游产业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可行性;⑤旅游设施、交通线路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性;⑥旅游开发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⑦规划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可靠性;⑧各项技术指标的合理性;⑨规划文本、附件和图件的规范性;⑩规划实施的操作性和充分性。
通过委托单位的慧眼识珠—选将,编制单位认真负责的视旅游发展为己任--过关,评审组织一丝不苟的多角度审视—把关,旅游规划定能有益于旅游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促使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让旅游成为靓国、靓省、靓市县的窗口。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