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新闻资讯 > 最新政策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1.1汽车露营地建设基本方针
汽车露营活动被誉为21世纪休闲活动的主流方式。因此须适应时代需求,建设高质量的营地并确保其规范运营。
建设汽车露营地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项:
1.1.1环境保护
露营活动的魅力之一就是回归大自然。在营地建设时,无论如何规划切不可破坏自然环境,要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点:和自然环境相融合、与自然环境相配套。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节制开发,这才是建设营地的基本方针。
1.1.2振兴区域经济
汽车露营地建设一定要考虑到振兴区域经济。营地建设是以实现吸引客源、增加本地商店的营业额、促进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达到共同繁荣为目的的。开展露营活动,也要考虑到垃圾处理和汽车流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不便。
1.1.3住宿设施
汽车露营地是具备同酒店、旅馆一样的住宿设施。它被誉为是旅馆、酒店、民宿和简易旅馆之外的第五种住宿形式。在建设中必须考虑到环境、设备、管理等诸多方面。汽车露营地与其它住宿设施的区别如下:(汽车露营地)
①野外住宿设施
②低廉的租金
③安全的服务
<Äě﹐ě 汽车露营地建设规则之一--汽车露营地建设基本方针1.1汽车露营地建设基本方针
汽车露营活动被誉为21世纪休闲活动的主流方式。因此须适应时代需求,建设高质量的营地并确保其规范运营。
建设汽车露营地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项:
1.1.1环境保护
露营活动的魅力之一就是回归大自然。在营地建设时,无论如何规划切不可破坏自然环境,要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点:和自然环境相融合、与自然环境相配套。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节制开发,这才是建设营地的基本方针。
1.1.2振兴区域经济
汽车露营地建设一定要考虑到振兴区域经济。营地建设是以实现吸引客源、增加本地商店的营业额、促进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达到共同繁荣为目的的。开展露营活动,也要考虑到垃圾处理和汽车流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不便。
1.1.3住宿设施
汽车露营地是具备同酒店、旅馆一样的住宿设施。它被誉为是旅馆、酒店、民宿和简易旅馆之外的第五种住宿形式。在建设中必须考虑到环境、设备、管理等诸多方面。汽车露营地与其它住宿设施的区别如下:(汽车露营地)
①野外住宿设施
②低廉的租金
③安全的服务
<第一章 总论
第一条 规划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与持续发展,一个全民休闲的时代已然来临,休闲农业逐步发展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土、艺术创意的阵地、文化传承的载体、科技示范的窗口、旅游观光的亮点和投资兴业的渠道。休闲农业是利用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过程和乡土民俗文化等多种产业要素,经过专业规划设计,采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系统配套建设,以满足游客自然观光、农事体验、休闲游乐、养生度假、科普教育等需求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相关要求以及《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力求通过本次基础调研与规划分析,全面认识湖南休闲农业资源优势与制约因素,合理确定湖南休闲农业重点布局和发展战略,实现湖南省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附件: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
湖南省行政区域之内,含13个市、1个自治州,共122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1.1829万平方公里。
第三条 规划期限
2011年—2020年
第四条 规划依据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2006)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2007)
《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
《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
《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5)
《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建设规范》(DB43/T 763-2011)
《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星级评定准则》(DB43/T 764-2011)
第五条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湖南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繁荣为目标,以农村农业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提升、田园景观改造、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建设为重点,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强化农业食品保障功能的同时,开发满足人们健康休闲需求的农业第二市场,进一步做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创新经营机制,使湖南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
第六条 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各地的自然生态、区位交通、民俗文化、客源市场、生态容量、市场容量等条件与因素,突出地方特色,探索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类型。
----以农为本:即要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风貌进行开发建设,以农业的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任务,使休闲农业成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俗风情的特色新型产业。
----创新发展:即要顺应城乡居民多元化、多样化的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基础作用,完善产业功能,形成区域特色,促进有序发展,提高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优化管理:即要创新管理体制与服务机制,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行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形成休闲农业规范发展局面。
----突出两型:即要坚持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相结合,突出乡村生态、乡土文明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即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农业复合产业,并与文化、旅游、创意等产业有效结合,实现城乡资源要素交流互动、融合发展。
第七条 发展意义
----是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
----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全体国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是丰富湖南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湖南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发展现状
第八条 基本概况
湖南休闲农业于20世纪90年代在长沙、益阳两市最初兴起,形成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的初级形式。进入21世纪,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展,并逐步由自发阶段进入到政府引导阶段。2006年湖南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休闲农业协会,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等文件。截止2011年,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发展到近4000家,其中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296家;农家乐和民俗旅游接待户15000户;年接待游客81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12亿元;联结种养基地81.5万亩,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多亿元,直接安置农民24.2万人就近就业,并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创意研究、教学培训、管理咨询、考察交流、宣传推介等专业配套服务体系。
第九条 发展特点
湖南休闲农业初步形成了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依托的假日休闲娱乐、购物、农业教育、体验等为主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区;以湘中南山水文化为依托的休闲健身、农耕文化等为主的山水休闲农业区;以环洞庭湖水乡为依托的“渔家乐”、“花家乐”为主的湖乡观光特色休闲农业区;以湘西地区民族文化和奇异地貌为依托的原生态、民俗风情、山林景观为主的休闲农业区。整体上具有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形式多样,特色明显,行业管理与配套服务体系较健全的特点,并逐步向主题化、产业化、区域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尽管休闲农业在全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不规范完善,但已经促进湖南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在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承文化多元性,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十条 主要问题
----产业支撑体系相对薄弱:一是有关部门在落实财政税收、信贷政策、行业监管、市场体系、农业科技和农业信息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二是部分地区急功近利,只注重休闲接待设施建设,忽视农业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导致一、二、三产业之间融合不够。三是是没有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的手段提升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附加价值,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增长点。四是大型休闲农业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够,企业之间未能形成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一是规划引导不到位,个别休闲农业企业未能按照规划建设甚至没有规划,出现因盲目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并影响到可持续发展。二是服务项目与体验活动大体相同,造成目标市场相近,恶性竞争加剧。三是服务设施陈旧、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不高;四是消费的季节性过于突出,对季节、气候等因素依赖性过强,旅游旺季人满为患,淡季鲜有游人的局面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资源要素整合利用不够:一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田园景观与生态系统开发特色体验与科普教育项目,有的甚至破坏了田园景观和生态系统,如污水处理不到位,使农庄周边水体质量逐年下降;二是没有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丰富农耕体验活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垂钓和采摘等常规项目上;三是缺乏对乡土文化与民俗风情的深度挖掘,彰显不出地方特色和文化优势;四是没有很好地对接城市成熟的商业模式与服务机构,在信息宣传、规划设计、包装设计、运营管理和营销推广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
----品牌形象建设推广不力:一是没有建立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并进行有效推广,基本停留在口碑宣传的初级阶段;二是没有结合主导产业以及当地乡土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和企业文化,难以给消费者独特而深刻的印象;三是没有注重在服务与销售过程中开展品牌形象推广,甚至不能较好地处理影响品牌形象的事件,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的粘度与忠诚度下降。
第十一条 制约因素
----思想认知的制约:一是认为休闲农业只是吃喝玩乐的一般服务业,没有意识到休闲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二是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就是发展乡村旅游,只重视旅游设施的建设,而忽略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三是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一项刚刚兴起的农业产业、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大力培育与扶持的观念。
----土地流转的制约:一是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影响了农庄发展,极易由此引发土地纠纷;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成本过高,影响资金对项目、产业的二次投入;三是企业在租用大片土地发展休闲农业,建设加工、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需要一定的建设基地,要求把一定的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而现行政策却没有相关扶持。
----发展环境的制约:一是综合税率偏高,很多地方的税率确定参照的是商业企业税率,而没有考虑到休闲农业企业的特殊性。二是休闲农业企业利益缺乏法律保障,目前全国还缺少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的行政法规,尤其是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存在乱收费和乱罚款现象,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第三章 前景分析
第十二条 行业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生态、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古镇新村、农家乐、自然景区等。各地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周边20~50公里以内,形成观光、采摘、科技、教育、餐饮休闲圈;在城市周边50~150公里以内,形成观光、休闲、体验、住宿休闲圈;在城市周边150~250公里以内,形成养生度假、特色休闲圈。截止2011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00亿元以上,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第十三条 优势条件
----自然环境优越:湖南山地丘陵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0.49%,平原面积占13.12%, 水面占6.39%,能够用于发展农林牧副渔的生产用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8%。省境大多处于中亚热带范围,总体上显示出高温多雨,且光、热、水配合良好的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全省水系以洞庭湖为汇聚中心,以湘、资、沅、澧四水为主干,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且径流丰富,构成了山清、水绿、林盛的“潇湘”风光长轴画卷。
----农业资源丰富:一是农耕文化丰富。大水面养殖和捕捞、粮、棉、桑、麻种植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现代农业色彩;山地立体农业及传统农业文化景观,展示了山乡的古、土、特、真、野风情;大中城市郊区的精耕细作农业,使人感受到人类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魅力。二是农业形态多样。湘北洞庭湖区以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为主;湘中河谷平原和丘陵盆地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湘西、湘南、湘东的山区,形成低海拔地区发展绿色蔬菜、花卉、果品产业,高海拔地区发展中药材、林业、畜牧的山地立体农业区域。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湖南特有的水果、茶叶、经济作物、药材、畜禽、水产等特色产品基地均可发展主导产业明晰,主题文化突出的特色休闲农业。
----区位交通便利:湖南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发达,“十一五”期间,我省基本建成“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中的“三纵六横”,市州均实现高速公路通达,全省4小时经济圈形成,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旅游区(点)连接线的建设成绩显著;铁路建设,特别是武汉—广州高速客运专线的通车,为旅游客流的顺利进入打下了基础;进一步完善了长沙黄花机场的配套设施,完成了张家界荷花机场改扩建,提高了航空接待能力;岳阳作为我省唯一的长沙口岸城市目前已有经营三峡游产品的瑞士维京公司游轮停靠,带来了大量的境外游客。
----人力资源充沛:湖南现有农、林、牧、渔从业人员170万,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保障,加上大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近万名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村“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第十四条 发展机遇
----宏观条件: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二是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三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四是休假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五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二次配置机遇。
----战略机遇:“中部崛起战略”与“四化两型战略”的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湖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创造了契机。
----旅游带动:休闲农业作为传统旅游市场的细分与补充,将与旅游业产生互动促进作用。湖南正努力打造具有广泛美誉度的旅游产品,支持创建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完善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泊车等设施,加快“数字景区”建设等,随着大旅游的升温,休闲农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十五条 发展趋势
----产业特征:休闲农业将从最初的自发状态逐步迈入规范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时期,开始注重与农业、旅游、文化、生态、都市的融合,发掘并体现农业的多功能性,整体上朝主题化、产业化、区域化、集群化的趋势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集合各种高端优质要素的“高端产业”之一。
----消费形态:休闲农业市场消费主要是城乡居民的重复消费,并将呈现高端化与普及化双重趋势发展,未来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将以消费水平为分界点,向高端精致化和普及大众化两方面发展,高端餐饮、会务接待、运动健身、养生度假、康体疗养等高端主题和趣味游乐、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等大众主题都有良好发展。
----准入机制:由于土地与自然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会限制无发展潜力的盲目投入,以此提升整个行业的规格和品位,也即提高准入门槛,并加快对现有休闲农业企业的提质改造,逐渐将湖南休闲农业引向“规范化、精致化、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之成为高效、强农、富民的新型产业。
第四章 总体战略
第十六条 发展目标
坚持“四化两型”战略为总揽,全力打造长株潭中心区、湘中南区、湘北湖区、湘西山区四大休闲农业板块,构建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服务良好、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新格局,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需求,到2020年,全省重点打造2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示范片区,200个五星级精品休闲农庄,全省休闲农业年接待客人超过2亿人次,年均新增直接就业6万人,间接就业10万人,加上相关产业形成年产值过1000亿元的新型产业。
第十七条 战略重点
----城乡统筹战略:在大中型城市周边,规划建设环城休憩带,大力发展“绿道”休闲游,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推广“以藤结瓜”模式,以“绿道”为“藤”,以沿线乡村旅游点为“瓜”,带动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和“森林人家”等,实现致富农民、健康市民、快乐游客的目的。
----品牌化发展战略:一是要建立包括配套服务体系在内的全省休闲农业整体形象,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先进省、样板省和参观学习的目的地;二是各市、州、县要按照产业集群的模式,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效益好的休闲农业重点示范园区和品牌休闲体验项目;三是通过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的论坛节会,全面推介湖南休闲农业成果,并重点打造常态化、大众化的品牌节会。
----信息化建设战略:一是加快信息化终端与硬件建设,解决互联网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加大信息化培训与应用力度,全面提高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与技能,鼓励信息科技公司与互联网企业针对休闲农业开发专项产品及其服务。三是加强休闲农业门户网站内容建设。
----示范性带动战略:一是积极参与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行动和全国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评定; 二是在湖南省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启动湖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与评定工作;三是提升“长沙休闲之都”品牌,以“长株潭”为起点,结合示范县、示范点和旅游景区推出休闲农业系列精品线路。
第十八条 主要任务
----深化主题发展:一是引导休闲农业企业按照“主导产业定位、主题文化定位、主要市场定位”的三定策略,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格局。二是开展主题农庄专项研究,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交流频度,培育出一批主题突出的特色农庄。三是举办湖南特色农庄评选,从产业发展最好、带动能力最强、艺术气息最浓厚、服务最规范等不同角度培育、评选、推介一批示范样板。
----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引导城市工商企业及社团机构联手休闲农业企业,将传统的商业模式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打造新的休闲农业业态。二是通过举办各种对接活动,在现有休闲农业园区中试点一批CSA社区支持农业的市民农园、格子农庄、开心农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市民创业体验基地、农民创业帮扶基地等。三是加强休闲农业模式的研究,探索各类休闲农业庄园产业形态,科学地进行分类指导。
----构建产业集群:一是注重农业产业支撑,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与旅游产品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产业化经营。二是鼓励休闲农业园区间共建、共用配套基础设施,休闲项目互补、客源共享等,逐步形成布局明确、功能完备、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加强规范管理:一是加大对《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建设标准》和《湖南省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评定标准》等相关标准的宣传与贯彻力度。二是加大休闲农庄产品绿色认证力度,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农业生产与经营过程的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和农产品营销的品牌化。三是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调控,协会指导、行业自律”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的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协会指导和行业自律。
第五章 规划布局
第十九条 总体布局
湖南休闲农业总体布局为“一心两带三区”。“一心”即长株潭中心区,该区域重点发展参与体验性强的农业创意科技主题园区和具有休闲度假、高端会务等综合接待能力的休闲农业庄园,通过交通廊道和城乡绿带联结形成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两带”即整合湘江沿岸与武广高铁沿线休闲农业资源,打造湘江与武广高铁两条休闲农业带。“三区”一是湘中南区,重点发展丘陵生态观光农业,打造粤港澳度假天堂;二是湘北湖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重点发展集疗养度假、采摘垂钓、水上运动等为一体的观光生态园等;三是湘西山区,突出大湘西的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注重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和民俗风情游。
第二十条 分区规划
----长株潭中心区规划布局:该区域按照“一带、三圈、四廊”进行布局。其中“一带”指毛泽东故居韶山到刘少奇故居花明楼的红色休闲旅游带。“三圈”指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城市周边20~50公里以内,以观光、采摘、科技、教育、餐饮为主的近郊休闲圈;城市周边50~120公里以内,以观光、休闲、体验、住宿为主的中郊休闲圈;城市周边120~200公里以内,以养生度假、特色休闲为主的远郊休闲圈。“四廊”指依托长沙周边百里优质水稻走廊、百里花卉苗木走廊、百里茶叶走廊、百里水产走廊,发展中远郊特色主题休闲农业。
----湘中南区规划布局:该区域按照“两心三组团”进行布局。其中“两心”一是以东江库区为中心,二是以南岳衡山为中心。“三大组团”:一是湘中休闲旅游度假组团,以娄底、邵阳市郊为重点,围绕区域内紫鹊界梯田、湄江风景区、白水洞等自然景观,发展山水田园休闲旅游和民俗文化休闲旅游;二是湘桂交界休闲度假组团,以湘桂两省交界处的新宁崀山、双牌阳明山、江永女书园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开展休闲度假、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等休闲旅游项目。三是武广高铁辐射组团,以武广高铁为轴线向周边辐射,形成“一小时辐射组团”,主要包括双峰县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织女湖山水田园休闲度假区、耒阳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郴州市郊古村民俗旅游区等,利用区域内的休闲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等休闲旅游项目。
----湘北湖区规划布局:该区域按照“一圈一带三区”进行布局。“一圈”指环湖休闲生态旅游圈,结合桃花源、石门壶瓶山、桃江竹海、平江幕阜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自然景观,发展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普和森林氧吧等项目。“一带”指“八百里洞庭湖”水乡风光带,主要发展水上养殖、水上采摘、珍珠养殖观光、优质稻米技术观光园、芦苇田园,形成水乡田园风光带。“三区”一是指以常德为核心的东洞庭湖区,主要建设桃花源生态观光区、汉寿特种渔业养殖示范区、石门禅茶文化区、澧县田园休闲观光体验区,重点做大桃花源品牌;二是以益阳为核心的南洞庭湖区,着力打造大通湖现代农业示范区、桃江竹海休闲区、山乡巨变第一村民俗风情区、安化茶马古道旅游区等;三是以岳阳为核心的西洞庭湖区,建设西团湖公园生态观光区、君山休闲度假区、湘临特色产业园、湘阴青山休闲度假区、龙窖山瑶文化区、屈子端午文化产业园、张谷英村等。
----湘西山区规划布局:湘西山区休闲农业重点打造“四个带”。一是世界遗产休闲旅游带:以张家界风景区、崀山风景区二大世界遗产为龙头,以未来建成的张崀桂高速为轴线,打造世界自然遗产休闲旅游带。二是民俗景观休闲旅游带:依托沅水,打造以傩文化为代表的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土苗风情和自然山水于一体的民俗景观休闲旅游带。三是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带:以古城古镇古村落文化、抗战文化、夜郎文化、稻作文化、生态旅游为鲜明特色,打造一条大湘西重要的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走廊。四是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从通道龙底,经过绥宁黄桑、城步南山、老山界,到新宁崀山,并经永州延伸至江华、江永两县,打造原汁原味的大湘西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
第二十一条 重点县布局
湖南先后有邵阳市隆回县、岳阳市君山区、张家界市永定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通过示范县创建行动,明确了区域发展定位,夯实了基础条件设施,优化了产业资源配置,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区域休闲农业的发展。根据各地资源环境、产业优势、客源市场等因素,湖南将着力发展以下22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望城区、长沙县、开福区、荷塘区、湘乡市、珠晖区、衡阳县、大祥区、隆回县、君山区、桃江县、武陵区、桃源县、永定区、苏仙区、资兴市、冷水滩区、新田县、通道县、鹤城区、娄星区、古丈县。
第二十二条 重点片区布局
休闲农业重点片区指规模较大、特色显著、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休闲农业产业连片聚集区,通过重点扶持和分类指导,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区域休闲农业朝精品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经过调研摸底,湖南将重点打造以下30个休闲农业片区:长沙市的铜官靖港乔口古镇片区、捞刀河片区、真人桥片区、石燕湖片区、浏阳高坪片区、宁乡关山片区;株洲市的荷塘月色片区、云龙片区;湘潭市的水府庙片区、韶山片区;岳阳市的君山岛片区、汨罗张谷英片区;益阳市的桃花江片区;常德市的桃花源片区、柳叶湖片区、花岩溪片区;张家界市的武陵源片区;湘西自治州的凤凰古城片区、马颈坳片区;怀化市的七仙女休闲农业示范园片区、通道万佛山片区;邵阳市的桃洪镇片区;娄底市的紫鹊界片区、仙女寨片区;衡阳市的南岳片区、蔡伦竹海片区;郴州市的小埠村片区、东江湖片区、苏仙岭片区;永州市的零陵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