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乡村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创新必不可少,而乡村原有的传统元素更是不容忽略。民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演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的民居包含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其中蕴含的美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创意。如今,乡村的发展要有创意,更要留得住乡愁,乡村传统特色民居就成了很好的发展媒介。经过历史的沉淀,我国所保留的特色民居主要有以下几种:
>>>>“干阑式”建筑
主要分布地:广西、云南
代表性建筑:傣族民居、湘西吊脚楼
干阑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早起源于河姆渡干阑式建筑。这种木结构的建筑由木柱构成底架,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构建梁架和屋顶。
干阑式建筑适合雨水多、比较潮湿的地方,较典型的是广西壮族干栏。壮族村寨多依山傍水,近耕地而不占农田,靠山川却不受水淹;民居多为二层三开间,设阁楼。下层放养动物并堆放杂物,上层住人,阁楼储藏五谷杂粮,空间布局充分而合理。
>>>>木构架庭院式
代表性建筑:四合院
主要分布地:北京、天津
木构架庭院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最主要的形式,而四合院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四”即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合在一起,形成“口”字形——这便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并非北京独有的民居形态,不过若论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精巧,数量之众多,当以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开朗宽阔,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走廊连接彼此。它们或处于繁华街道,或处于幽静深巷,或独门独户,或多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编织了一张以家庭为中心,以左邻右舍为干线,以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一颗印”
主要分布地:云南、安徽、陕西
建筑特色:有正房、耳房
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成正方,因其形如印,所以称之为“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却多风,故住房墙体厚重。
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子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形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则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
>>>>土楼\围龙屋
主要分布地:福建
建筑特色: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分布于广东兴梅地区,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前半部是半月形池塘,用来蓄水、养鱼、防火和抗旱;后半部是半月形的房舍,南北为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布局规整。不论大小,围龙屋大门前必有一块长方形禾坪,用于晒谷、谷物脱粒、乘凉等活动。
客家人喜欢“聚族而居”,因此他们建造的围龙屋也就有了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合族聚居性等特点。
>>>>窑洞
主要分布地:以陕西为代表,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以陕西为代表的西部人民世代居住于原始而特殊的窑洞之中。窑洞一般高一丈,宽一丈,深两丈,最深可达五六丈。洞口朝阳,便于采光。陕北窑洞主要有三种:石窑、砖窑、土窑。
窑洞虽然原始,但是温湿宜人,冬暖夏凉,很宜居。而且窑洞能够很好地隔绝外界的辐射,大大降低了皮肤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居住窑洞不仅有益于健康和长寿,还有利于节约能源。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传承,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意要从传统文化中所引发。而传统特色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将文化传承与创意创新融为一体的瑰宝。无论从保护古迹、传承文化的角度出发,亦或是从挽留乡愁、借鉴形式的角度而言,作为创意乡村的设计者和践行者,我们都应该对我国特色民居作深入的了解。在乡村建设方面,重视传统特色建筑的保留和传统元素的运用,以此来为乡村建设增加原始滋味的设计,使其不只有特色,更有基于历史,发于时代的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