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国家标准出台描绘美丽乡村精彩画卷,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关注!(上)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时间:2017-01-06 |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说起美丽乡村,许多人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往往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或鸡鸭相逐、牛羊成群的画面,即乡村的自然之美。是的,美丽乡村离不开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但美丽乡村建设,却绝不止是保护、建设好乡村的山山水水,背后更需要政策、环境、资金、产业、技术、文化的共同支持和大力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国家制定标准描绘美丽乡村画卷!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5月2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0-2015)国家标准,这一标准今年6月1日起实施。《指南》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内容。《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标准由12个章节组成,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概括起来,国标至少有五个特点:

1、强调“村民主体”

就是着力保障村民的参与权,围绕他们的需求去开展建设,时刻关注和提升他们的满意度,这一理念应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

2、强调“政府引导”

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首先体现在产业扶持、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政府要有引导性投入,有些方面这种引导性投入还应占大头。

3、强调“因地制宜”

全国360万个自然村、58万个行政村各方面的差异太大,这就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标准不能拉一条线,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美丽乡村建设是在个性化上下工夫,而不是在同质化上做文章。这个国标只能是倡导性国标,而不能是强制性国标。

4、强调“生态优先”

国标从“村庄规划”开始就提出要“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措施”,后面的绝大部分章节,都有生态优先理念的体现。

5、强调可操作性

将美丽乡村各环节、各方面的建设要求尽量具体化、指标化,便于操作和执行。全文列出量化标准值数字的指标达到了21项。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制订,既充分体现出农村的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又客观反映了各地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因而才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创新驱动力。

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标准规定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标准还规定应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备受关注的厕所改造方面,标准要求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要求合理配置村庄内卫生公厕,卫生公厕拥有率不低于1座/600户,并应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公厕须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持干净整洁。村内应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统观《指南》设定的21项量化指标,村庄建设、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占了很大比重,这清晰地表明,中国的美丽乡村,必是风光优美、村民安居乐业、发展前景辉煌的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缩影。我们建议: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同时发挥村民主体性;利用好政策资金,并多方引用资金;注重生态建设,挖掘生态文化;创新技术发展,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先发展重点产业,打造产业链条;开展文明建设,将文化做大做强。这几方面缺一不可,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重点打造出属于自己区域的特色。 在下期我们将会从政策、环境、资金、产业、技术、文化等几个方面,例举全国各地区的经典做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敬请关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