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拥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历来素有“公园省”之称。况且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它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来,随着它的发展,给贵州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俨然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一些主要问题已呈现出来。所以,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找出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重中之重。
一、贵州旅游业当前发展状况
截止2009年,贵州省已探明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共有1000处。其中被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认定为一流或有较高品味的占一半以上。其中有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雷公山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里龙架山等2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兴义贵州龙﹑关岭古生物化石群﹑织金洞岩溶﹑平塘等6个国家地质公园和1个万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遵义会议会址等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纪念馆那个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黄果树﹑龙宫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黔灵公园﹑红枫湖﹑遵义会议会址等1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贵州茅台酒厂等39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59个,省级森林公园2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8个。
依托这些景区景点,形成了高原喀斯特生态﹑苗侗文化生态﹑绿色喀斯特森林生态﹑丹霞桫椤生态和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长征文化﹑名酒文化﹑阳明文化﹑夜郎故地遗址文化等的特色旅游产品。构建起了以贵阳为中心的4条跨省旅游线路:以喀斯特生态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延伸至云南路南石林﹑昆明的黔西旅游线;以苗侗文化和苗岭风光为主的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延伸至广西三江﹑桂林以及施秉——镇远——舞阳河——铜仁——梵净山,延伸至湖南张家界的黔东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线;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水瑶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都匀——三都——荔波,延伸至广西的黔南旅游线;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营——遵义——茅台——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路。
二、贵州省旅游资源的特征及优势
(一)贵州省旅游资源的特征
“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能够给旅游业带来各种综合效益的事物都可称之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按其本身的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与其它资源相比,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功能,能从不同层面来激发﹑满足旅游审美﹑休闲﹑娱乐﹑探险﹑考察等的需要,促使旅游行为的发生。
(二)贵州省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能够使人们产生美感并产生旅游向往的自然环境或者物象的地域组合,包括地质类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太空景观及气象与气候景观等。”
贵州自然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植物奇妙无穷,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博得了“公园省”的美称。其特征可归纳为:
第一,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贵州的山,层峦叠嶂,峰耸岭峻,岩奇石秀。苗岭逶迤,乌蒙磅礴,大娄山耸峙,梵净山雄奇,构成了一片涛翻浪卷的山海。既有高大雄伟﹑森林苍翠的生态名山,又有磅礴低吟﹑恬静祥和的壮观峰林,还有各具特色的石林景观。
第二,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之间,流淌奔腾着大小河流上千条,山与山的奇妙组合,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壮观的瀑布,汇成世上少有的“瀑海”与奇峡景观。全省有大小瀑布及峡谷景观1000多处。
第三,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贵州喀斯特地貌的最完美表现就是溶洞。它数目众多,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神奇各异,造型奇特,洞内景色更是千奇百怪,绚丽多彩,时而大气磅礴﹑时而玲珑剔透﹑时而千疮百孔﹑时而奇幻瑰丽﹑时而旖旎妩媚﹑时而光怪陆离。全省长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条,旱洞数量更多。
第四,森林美景多。贵州山多林茂,森林物种丰富,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森林美景齐全,既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又有近热带季节雨林景观;既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又有亚高山针叶林景观;既有喀斯特原始森林景观﹑又有中亚热带次生林景观;既有繁花似锦的杜鹃林景观﹑又有竹海森林景观。
第五,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贵州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丰富,形成了许多景色优美的河流﹑湖泊﹑岩溶泉和温泉等。贵州河湖景观多而秀丽,江河湖水与山川峡谷自然结合,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自然风景画,加上近百处温泉的开发,更赋予了它深层次的旅游和疗养价值。
第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贵州气候总的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因此受纬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为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
(三)贵州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人类旅游活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包括园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城镇风貌﹑现代设备﹑民俗风情﹑饮食购物和历史遗迹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的文化交相辉映,红色旅游遍及全省,构成了贵州的人文旅游资源。其特征可归纳如下:
第一,丰富的长征文化。全省现有88个县市,其中有67个县市留下红军的足迹。遵义、娄山关、四渡赤水、乌江、息烽、黎平、瓮安、茅台等是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
第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贵州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贵州共有56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4%。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
(四)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势
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贵州旅游业与其他省市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原始自然环境保存完好,物产丰富且气候宜人。与周边地区相比,我省的喀斯特高原峡谷景观极为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青山绿水,宁静无籁,是人们向往的“伊甸园”,是旅游的好去处。
第二,多民族聚居,文化底蕴深厚且多彩迷人,是发展特色旅游和开发的无穷资源。
第三,区位优势明显。贵州处于大西南的东南部,属近海内陆省份,周边省市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快,旅游消费能力强,客源充足。既便于接待东南沿海和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又是内地游客赴沿海开发地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发展过境旅游。并且还是西南地区的中心,有利用加强横向联合,建立高端旅游网络系统。
第四,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贵州旅游资源在西部居中等水平,但在原始性、生态性和参与性方面恰恰具有无人可及的独特优势;旅游资源大多处于初级开发或待开发状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高起点、高标准开发。
三、旅游业对贵州经济的影响
在2009年,贵州省实现生产总值3893.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54.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74.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65.16亿元。旅游业属于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在2009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0439.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5%。实现旅游总收入805.23亿元,增长23.3%。 如下表所示:
表1:2009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接待旅游总人数 万人次 10439.95 27.5
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10400.00 27.6
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39.95 1.0
旅游总收入 亿元 805.23 23.3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1.10 -5.6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9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为3333.4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47.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08.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76.84亿元。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819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8150.69万人次,增长31.0%。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增长27.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收入643.82亿元,增长27.7%。 如下表所示:
表2:2008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接待旅游总人数 万人次 8190.23 30.8
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8150.69 31.0
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39.54 -8.1
旅游总收入 亿元 653.13 27.5
接待国内旅游者收入 亿元 643.82 27.7
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1.17 -9.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年生产总值为2710.28亿元。三次产业实现全面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5.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45.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09.00亿元。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262.89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31.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8%;实现旅游总收入5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 如下表所示:
表3:2007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接待旅游总人数 万人次 6262.89 31.9
其中: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 6219.89 31.9
境外入境旅游人数 万人次 43.00 33.8
全省旅游总收入 亿元 512.28 32.4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1.29 12.2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7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通过分析可知,贵州旅游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这三年的发展情况可知,旅游人员越来越多,旅游总收入占贵州省总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2009年,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大关,比2008年增长23.3%,旅游总人数也突破了1亿人次。这样就导致了旅游从业也在快速增长。可见,旅游正面临蓬勃式发展,并且大大地促进了贵州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餐饮业﹑副产业的发展。所以,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旅游业已正式成为了贵州省对外交流和发展的支柱产业。所以,分析并找出贵州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发展对策是势在必行。
四、贵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因素
(一)贵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纵观贵州现今的旅游业,由于很多制度﹑设施﹑设备不完善,从而阻碍了它的发展。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贵州旅游业如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特别是一些原生态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政府的开发不够,致使如今都还没有正规的道路。并且游客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差。贵州整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差,旅游目的地应能向游客提供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包括旅游线路中的各种吸引物,沿线所提供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各种设施和服务等等都比较差。但由于开发程度低以及资金的匮乏,贵州的基础设施和住宿接待设施普遍落后,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宾馆、饭店等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削弱了接待能力,在沿海地区部分地方饭店建设出现结构性失调的同时,贵州却存在接待设施不足的情况,远远滞后于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是贵州旅游整体形象不够突出。虽然2005年的“多彩贵州”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但是它都还没有完全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不利于形成强大的品牌战略。关于这一点,政府应该高度关注,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整顿,打造特色﹑精品的旅游形象。
四是旅游资源整合尚未完成,旅游业宣传、目的地营销等方面与建设旅游大省还有一定的差距。贵州旅游的产业性还没完全显现出来,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点,还没有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对相关产业(如餐饮业)的带动作用还很小。
五是从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来看,住、行、娱、购等方面与旅游者自身的需求有一定差距。贵州旅游业要完成吃、住、行、游、娱、购、一系列活动,直接需要饮食、住宿、交通、商业、娱乐、咨询业等部门的支持,而住宿、交通、商业、娱乐都不够完善,不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二)贵州旅游业的阻碍因素
贵州发展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尽管贵州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横向比较,差距还很大。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与贵州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阻碍因素:
一是观念落后。贵州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贵州旅游业总体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桎梏,阻碍和限制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障碍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长期制约了贵州旅游业的大发展。
二是资金匮乏。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在贵州比较突出。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相对落后,经济实力不强。因而,很多地区甚至无力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导致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局部地区在盲目开发过程中也出现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资金也使得众多的旅游资源尚处在“闺中”有待开发,原有的旅游产品则大多老化单一,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数量少、级别低、设备简陋,交通通讯不畅,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再者,公厕、绿化、交通和景点的建设、宣传促销也都还需要大量资金。另外,因资金匮乏也不能很好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成片开发,造成景区分布过于分散,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贵州旅游资源优势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实现这种转变,资金短缺是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如不能有效地吸引东部及海外资金进入,贵州旅游业要想真正得到大发展,困难很大。
三是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目前,贵州整体旅游促销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明确、鲜活、生动,缺乏出游煽动性,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其能激发大众来贵州旅游。
四是旅游企业少、规模小、素质低、缺乏竞争力。贵州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企业实力普遍较弱。全省旅行社规模较小,并且不注重于员工的能力素质培养。
五是旅游人才少,经营管理不高。目前,贵州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旅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业队伍经验不足,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加快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员工在职培训已成燃眉之急。人员素质低也导致在风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欠缺。
五、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2010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镇远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抓住机遇,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政府主导,推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着力省情实际,推进特色旅游;着力城乡统筹,推进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着力转变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条件,推进精品旅游;着力抓好管理,推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品牌,推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此,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一)注重旅游业的发展素质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不断提高其素质,以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增强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发展贵州旅游业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大旅游的新观念,增强发展旅游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牵动效应大的新兴产业,它不但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加就业。因此,必须注重旅游业的发展素质,通过发展旅游业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二)健全旅游管理体制
科学的旅游管理体制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旅游经济的增长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旅游管理体制必须要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因此,政府应坚持依法办事,拟定、出台相关旅游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逐步建立和规范旅游业的行为公约,纠正和克服违法经营、无序竞争、管理松懈、监督不力的现象。并且应培养一批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服务素质较高的旅游管理者和导游、服务人员队伍。广泛开展争创模范服务窗口活动,促进旅游企业上等级,加强酒店业的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档次。
(三)鼓励开发旅游新产品
贵州省旅游业既面临大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式下,必须顺应潮流,再进一步完善现有观光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垄断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在开发旅游项目上,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神奇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文化内涵来开发新产品,打造特色的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
(四)加大投资力度
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投资格局,把单靠政府投入的公益行为变成商业行为。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条对策:首先,制定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增加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财政每年要安排一部分资金作旅游行业启动扶持的专项资金,重点解决旅游规划所需资金和重点景区、景点旅游有偿服务设计费用;其次,贯彻“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吸纳资金,投入旅游业建设,搞好外引内联,吸引更多资金发展旅游项目。
(五)树立正确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设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环境协调发展,并惠及子孙后代的一种发展观念。” 依靠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满足当代人需要,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富人还是穷人,都有生存权和进行旅游的权利;二是旅游业的发展要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一个整体,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使之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协调;三是旅游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从长远观点出发,考虑今后各代人需要的满足;四是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同时注重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所以,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强化,大力推行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是: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推广绿色经营,培育绿色市场体系,建设绿色管理体系。
六、小结
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旅游业可谓是越来越旺,希望政府能对旅游业加大开发力度,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可行的旅游制度,加强旅游管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贵州省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鼓励旅游先富带动后富,把贵州旅游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休闲观光系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