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梅州市旅游产业围绕打造成“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战略的先锋产业的发展定位,全力创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产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目前梅州市旅游产业在全省范围内仍处于较滞后的状态,属于旅游的第三线城市。同时,梅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梅州市旅游产业必须未雨绸缪,外重宣传促销,内塑过硬品牌。只有这样,我市旅游产业才能突出重围,迎头赶上。
平稳较快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
据梅州市旅游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梅州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93.58 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207.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28.5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4%和21.1%,全市旅游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今年以来,梅州市围绕年初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的“大规划、大策划、大品牌、大整合、大推介、大投入、大合作、大企业、大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按责任分工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工作,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以创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了旅游项目建设。其中大埔县以旅游经济为中心,营造大工业、搞活大文化、发展大旅游,全面打响“大埔大公园”品牌,业绩引人瞩目。
但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其他周边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步伐不断加快。梅州市旅游产业虽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资源整合不够、产业规模不大,景区类型单一、精品项目缺乏,政策扶持、宣传营销力度不够,产业链条不长、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牵动和贡献率偏低等问题,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
创新形式加强旅游宣传推介
记者走访的好几位旅游业界人士都不约而同地首先谈到了宣传营销的问题。梅州市旅游总公司总经理林思生认为,虽然梅州市近年来对旅游产业一直都有宣传和推介,但力度不够,规模不大,连续性缺乏。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省内主要电视台经常可以看到其他城市或景区的宣传片,但却很少看到梅州的。自家人旅行社总经理刘晓革举了河源为例子。河源市政府与景点合作,在珠三角地区的电视台、电台上做了一系列的旅游推广活动,其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去河源旅游,创造更多的二次消费。而梅州却很少这样的活动,在主流媒体上很难看到梅州旅游产业的自我推介。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旅游产业的宣传营销应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各种媒体做大面积的宣传。可以在政府的协助下成立旅游咨询推介中心,扩大梅州的影响力。对产品的宣传要有整体性,要有主体,让游客知道来梅州看什么、做什么。梅州应着重在周边2至3 个小时范围内的城市进行旅游宣传。同时,城市之间可以进行点对点的宣传营销,如旅游线路的互换,以避免大范围地宣传推广而收不到好的效果。要打包宣传,把好的景点做成一条线路去推广。还可多举办节庆活动,使梅州这个城市成为游客心目中的目的地,而不仅仅是梅州的一两个景点。
同时,宣传口号不能偏大和过于政治化。梅县旅游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认为,梅州的旅游宣传口号是“世界客都,文化梅州”,有政治高度,但过于空泛,不能很好地激发人们来梅州旅游的兴趣。相比之下,河源市的旅游宣传口号“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显得更具体且富有吸引力。旅游歌曲的打造也宜少不宜多,打造一首精品就足够了。海南有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哈尔滨有一首《太阳岛上》,就把千千万万的游客吸引过去了。梅州什么时候能够打造出这样的一支歌曲呢?
主打生态牌发展绿色旅游产业
梅州市旅游产业一直主打的是文化品牌。对此,雁鸣湖旅游度假村总经理黄锐平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来梅州的游客大多来自珠三角等大城市,工作、生活都是处于高压状态之下,他们感兴趣的是放松和休闲。还有来自潮汕地区的游客,潮汕靠近大海,这些游客来梅州就是为了看看梅州的青山绿水。旅游是一个市场,必须根据顾客的需要,推出自己独特的产品。梅州在大城市做推介的时候往往会打出文化的旅游牌子来吸引游客,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地方的文化比我们的客家文化更具吸引力,梅州旅游将客家文化作为一个品牌去推广,将十分困难。梅州的旅游要想做得比其他城市好,要从生态入手,拼青山绿水。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梅县中旅总经理古仕光。他认为,大多数游客外出旅游期望的就是吃喝玩乐,放松和开心是最重要的,很少人会想着到一个地方去接受某种文化的熏陶。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不应被当成梅州旅游产业的唯一优势。梅州现在已经建立自然保护区50处,其中包括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兴宁市神光山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5处、市级39处、县级6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完全可以打造“生态梅州”品牌,让梅州成为外来旅游者度假休闲的天堂。按照现有的旅游资源,我们应该先发展绿色产业 (绿色休闲度假),当绿色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融入文化,升华到文化旅游。或者让客家文化与绿色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特有的品牌,区别于过于雷同的休闲旅游。
增加娱乐性旅游项目
景区类型单一,也是梅州市旅游产业的一个弱项。具体表现在梅州市旅游景区基本上是参观性、休闲型的景点,缺少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旅游项目,难以对年轻人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所以来梅州的游客往往以中老年人居多。据一些旅行社反映,他们很难接到珠三角、香港等地的年轻人旅游团队,原因就是梅州虽然景点很多,但缺少娱乐性的旅游项目,年轻游客更愿意去河源、番禺等地方。
另外,林思生认为,梅州的景区景点从“绿色”方面来看有不少,如雁南飞、客天下等,能够反映梅州的山和水。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缺少“原生态”的开发。梅州绝大多数景点都是人造的,还没有一个原山原水的独特的景点,不少游客都有这个体会。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一些优惠,开发一些比较大型的类似原生态森林公园的景区景点。
整合资源形成旅游核心点
旅游资源整合,也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业内人士不断提及的问题。黄锐平认为,旅游景区单枪匹马到珠三角做推广,力量是很微薄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很难形成品牌。一个地方的旅游要形成品牌,需要整合旅游资源和形成旅游的核心点。如黄山市的核心点是黄山、张家界市的核心点是张家界、韶关市的核心点是丹霞山。梅州的旅游不是一个节目可以支撑的,也不是一个县或一个景区可以支撑的,而是要有一个核心点。他认为,这个核心点可以定在阴那山。因为阴那山是南中国最有天地灵气的地方,山南山北的各个地方出了很多名人,如19世纪中国最有钱的人——张弼士,20世纪影响中国进程的伟人——叶剑英,还有100多位将军,几十名大学校长。那里还有千年古寺——灵光寺。但长期以来,阴那山这个品牌一直未得到整合,没有推广出去。
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谢伟志认为,不同景区间的资源整合看似可行,但操作起来却不太容易,因为这里面涉及经营理念、利益分配的问题。但旅游线路的整合是可行的,针对某一特定的旅游市场来整合旅游线路和行程安排,旅游主管部门应该从大的层面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旅游资源整合,一是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协调;二是需要旅游企业更新理念。
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假日旅行社总经理张丽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政府扶持旅行社业界做大做强的政策还不明显。旅行社在对梅州旅游资源进行包装时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行成本高,而一些小的旅行社按照现有的路线不用做推介,只是把价格压低就能带到团,这样就导致包装旅游资源的旅行社利润降低,积极性也会降低。民营旅游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不畅通,政府的倾斜性政策少,就算有的话,民营企业也很少能享受得到,民营旅游企业生存困难。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祖根认为,对梅州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政府要有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向名牌化、精品化发展。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性的资金扶助,对旅游企业起到的引导作用是明显的。
业内人士还认为,旅游业要发展,旅游服务质量就一定要跟上去,而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另外,旅游产品是旅游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梅州的特产较为单一,旅游纪念品市场几乎是空白的,政府对企业应该有所引导,抓住游客的消费心理,生产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延长产业链。
有关部门表示,梅州市旅游产业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方面还有差距。梅州市政府2007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到的保障政策未全面得到落实,不少县还未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在旅游项目招商、税收、贴息、水电优惠、旅游新产品扶持奖励等方面确实仍需加大力度。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