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国务院促“后备厢经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你来嗨

作者:admin | 来源:网络 | 时间:2016-10-18 | 关键词: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周末一大早,驱车一两个小时,到城市周边的乡村游,悄然间成为了老张的生活方式。老张生活在北京,平常在国贸附近上班,但是大都市中的工作压力,以及交通、空气、环境都难言理想。早几年,他就一直嚷嚷着周末要到郊外过,现在终于如愿。

  跟老张一样的人群,在迅速扩大。这背后是京郊休闲农业的兴起,也是许多大都市人群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型。而这部分人群不经意间的“后备箱行动”更是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动力之一,也成为地方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之一。

  10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加大旅游、文化等领域有效供给,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让东亚小农经济发挥优势

  何为“后备箱经济”?一般市民从城市到乡村去旅游,散客多会选择自驾出行,去的时候汽车的后备箱是空的,而在游客返程时,在后备箱捎带上当地特色产品是很常见的做法。老张一般都会带一些京郊农民种植的蔬菜。

  “后备箱行动”或“后备箱经济”其实是休闲农业的形象说法,可以理解为让所有来的这些私家车,在临走的时候都把后备箱塞满。如果能够做到的话,那么对农民就非常有意义了,农民可以因此获取农业种养殖以外的其他收入。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在东亚小农经济的语境下,单纯依靠难以规模化的种养殖收入,农民难以获得跟城市白领阶层同样的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是东亚的普遍特征。即使在发达经济体如日本,农民的收入仅相当于同年龄段的城市白领收入的一半;在发展中的中国,差距就更大一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73;2016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80。

  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东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就考虑在第三产业上动脑筋。而在国外不叫“后备箱行动”,而是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居民消费。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等,早已兴起了休闲农业。

  在日本,网上会详细列出都市周边农场的营业时间,以方便城里人去休闲旅游。还有在中国台湾地区,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出台了休闲农场的整体战略,要求旅行社将农场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提供给城里人。然后形成休闲农场餐饮、设施、住宿、卫生等多方面安全性的一系列标准,提高旅游消费体验。阿里山中的清境农场,就是一个经营成功的样本。

  整体来看,发展休闲农业是东亚小农经济的优势。尽管中国目前通过土地流转,试图扩大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但是多种条件的约束,导致适度规模成为未来的主流。有学者研究称,以单品收益作为标准,美洲大农场模式并不比小规模农场要高,前者优势在于规模经济效应。那么既然无法在效率上取得优势,参与到农业整个的产业链中,并抢占餐桌,抢占后备箱就是一条可行之道。这几乎也是唯一的路径——需要小农场发展休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同时拉动具有优质特色的农产品及有创意的文创产品销售,这样才能保证从业者的收入。


  喷涌态势的乡村旅游

  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而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人均GDP早已跨过1万美元的门槛,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这势必在大城市周边形成消费的外溢,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不断改善。”李克强总理14日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明确表示。

  而乡村旅游,已呈现喷涌态势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需求侧来看,城市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有小汽车这样必要的代步工具,产生亲近大自然,享受郊区空气、环境所带来休闲的需求。从供给侧来讲,郊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比如交通改善,必要的农场、住宿、餐饮等条件完善,正好能够满足这部分外溢的需求。

  从现实角度考虑,当前经济有下滑压力,需要转型,需要找到新的发力点。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农家乐,给后来人以启发,甚至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加入到这一阵营当中,办起观光农业。

  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倒逼供给侧进行改革。首先城里人生活空间越来越局促,绿化越来越少,本身就存在这种需求,而且很多城里人、乡村的有识之士都发现了这一机会;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兴起,能够迅速引发人际间的传播,带动人气和销售,因此,乡村旅游的趋势,在大城市周边尤为明显。


  那么乡村旅游的半径是多少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仍没有统一标准,但是据业界估计,包括在日本,以现在走高速公路的方式,100公里左右,路上花费1.5~2个小时,一般是大家普遍可以接受的。这样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就越强。而那些超过这个半径的乡村,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点,适当挖掘一下就会对附近的美丽乡村产生带动作用,继而又会辐射梯度带动,比如丽江的民宿就是蔓延式地成长起来的。

  业内人士表示,多种业态、活动的复合发展才是未来乡村旅游的正途。乡村旅游应该包含从吃到住,再到休闲观光,还有参与式体验的娱乐,逐渐走向创业农业。

  此外,乡村旅游背后的服务链很重要。比如旅行社必须开辟农场游线路,而在日本,有很方便的民宿预订平台和体系。此外,农场还可以提供民宿、亲子活动等系列的商品,丰富农场的业态。

  从宏观层面,以预付预约为例,国外早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现在有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供应链本身也是个大问题。日韩基本上实现了农场主足不出户,就可以采购到任何生产资料,各种商品能够全面配送,使得经营上比较简单。当然,中国的观光农业自身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也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从政策层面,休闲农场需要政策的配套支持,比如农场一般拿不到餐饮业的卫生许可证,就没有办法开餐饮发票出来。此外,业界也要有人站出来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后来者少走弯路。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贫困地区一般都处于交通不便的地方,但这里恰恰是污染少、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地方政府也试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农家餐饮和住宿、提供地道食材、经营土特产品、务工等形式,农民可以成为旅游的直接从业者、旅游商品提供者、旅游服务参与者,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当然,这需要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不过,也需要思考当地是否具备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