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探讨

作者:山合水易研究中心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3-12-25 |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业观光园 旅游开发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

  乡村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但那时的度假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活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洲,人们开始利用原生态的乡村居所吸引游客,于是乡村旅游在全球逐渐兴起。

  德国1873年开始为公务员提供乡村休闲,1914年为白领提供收费度假服务。在美国,乡村旅游与铁路建设、国家公园建设密切相关,但直到1992年美国才出台正式的指导乡村旅游与小商业发展的政策,主要由美国国家乡村旅游基金负责,并主要为项目规划、发展和执行提供资助与宣传。在加拿大,乡村旅游主要有两种,度假农庄和土著旅游,分别有乡村度假农庄协会和土著旅游协会负责指导和提供服务。在日本、韩国,乡村旅游的形式主要是农场观光。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乡村旅馆作为主要形式,迅速发展起来。在欧洲,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家庭旅馆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网络预订系统,投宿乡村旅馆的客人近年来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乡村就业,减少了人口流失,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也保护了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提升,是西方国家稳定乡村、发展乡村的最基本做法。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需求。

  由于起步较晚,与国际旅游者比较,国内旅游者的需求表现出初始阶段的普遍特征。而供给方面也多是开发层次较低,较浅的初级乡村旅游产品。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第二,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经济和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第三,产品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第四,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些乡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周围环境状况较差等。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还是较为可观的,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的宏观政策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相对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的重视、日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在现阶段则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符的。乡村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纯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环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山合水易认为,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规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要重视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体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or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