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新闻资讯 > 环球视野 >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稻花香里听“蛙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读起这首诗,浓浓的乡间气息扑面而来。青蛙,这一田间普通的小家伙,在桃米社区里,成为休闲农业舞台上的明星,书写农业创意的传奇。
1999年“9•21”地震,使得桃米里369户人家,168户全倒,60户半倒。“明星灾区”的身份一下子更将桃米里长久以来传统农村产业没落,人口外流等尴尬暴露出来。 震后,新故乡文教基金会来到了桃米。他们用“社区营造”的理念来规划桃米社区的重建,通过与高校合作,对桃米的特色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最终确定了两个调研的方向:生态旅游和生态生活。
通过资源调研,他们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载体——青蛙。青蛙和灾后重建、社区营造扯在一起,着实让人有些诧异。而桃米社区真的就在一片蛙鸣中脱胎换骨。而这脱胎换骨的化生,是由文创的系列化主题实现的。那么,我们就领略一下台湾桃米社区“青蛙”主题文创的别样风情——
蛙形指路牌
随意的青蛙“母子”
青蛙景观
祈祷的青蛙婶婶
挑水的青蛙
桃米村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单单青蛙就有23种,占据了台湾29种原生种蛙类的80%。别样的资源成就了桃米村别样的风景,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青蛙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鼓励村民动手,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桃米生态村提炼的新文化符号是“青蛙共和国”。在桃米,处处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图案,还有湿地公园,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态池——为青蛙营造生态家园,你甚至可以看到,男女卫生间也命名为“公蛙”和“母蛙”。
墙面上的“青蛙王子”
青蛙元素
龙头上的“金蟾”
除了景观的建设之外,桃米村从青蛙延伸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建设工坊,形成独特的青蛙工艺产业及特色文化。
社区工坊
萌萌哒小蛙
工艺品
奔跑的“青蛙”
社区工坊
经过几年的发展,桃米社区拥有“青蛙共和国”、“社区理想国”的荣誉称号,周末和节假日,桃米生态村日接待游客达到1500人;平时每天接待游客也在500人左右,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200多万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产业每年可为这个村庄带来3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经验借鉴:
桃米社区以生态为基,以青蛙为载体,用创意将‘明星灾区“变成了”明星社区“。桃米村无疑是成功的,而其成功的要点在于:
1.善于发掘,勇于创新
从资源调查入手,大胆的将当地优势物种青蛙作为载体。这一想法是独特而又大胆的,而正是由于他们这种善于发掘,敢于创新实践的精神,才让桃米社区一跃成为休闲农业创意的典范。
2.村落内外的智慧融合
桃米社区的成功转型离不开新故乡文教基金会的介入,地震发生之后,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坚持让村民接受并参与他们举办和组织的各种培训,与村民一起商讨、策划,并共同营造社区的建设。这种村落内外智慧的融合,是桃米社区成功的核心。
3.“生态为本”的价值信仰
桃米村将生态为本的理念很好的贯彻到桃米村的每个角落, 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桃米文化,吸引着城里人到这里观光、度假、休闲。他们用实际证明了,发展桃米生态村这个重要的决策为桃米村带来的巨大效应。
4.发展产业,解决核心问题
一个完善的产业结构必然会当地带来巨大的效益。“生态为体,产业为用”的思想在桃米得到了实践,生态产业已经成为桃米生态村的主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产业每年可为这个1200多人口的村庄带来3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解决了当地发展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