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她在乡村居住12年,爆改的农民房连奥斯卡女主都慕名而来!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 时间:2017-02-17 | 关键词:国外案例

猪栏三吧的创始人叫寒玉

喜欢写诗,也喜欢美术

猪栏三吧的缘起

始于一次乡间的采风

那还是1990

寒玉来到黟县写生

"青山、溪流、农舍,油菜花,实在太美了"

如此纯粹的乡野

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徽派建筑

白墙黑瓦马头墙

深深印刻进她的脑海

后来,大学毕业

寒玉在上海摸爬滚打

有时候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呆久了

心就特别渴望在一个宁静的乡间

找一处世外桃源,读书、写作、看电影

粉墙黛瓦,油菜花开满田野

十多年前写生的那个小村落

又一次回到了她的眼前

2004年,她和丈夫重返黟县

事有凑巧

黟县西递村恰好有一栋老宅急着要出手

寒玉闻讯连忙赶了过来

初看到老宅的时候

寒玉很是犹豫,宅子实在太破了

但是在这一片废墟中

她发现了一本破旧的本子

打开一看

居然是房主当年的日记本

日记里写到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

房东还是个孩子,日本侵占东北后

他难过的跑到村口的牌坊下痛哭

因为有了这样的故事

这栋老宅变得真切可感起来

它不再是一堆土和木的废墟

它有属于自己的回忆,自己的历史

就是它了——寒玉相信

让她内心触动

一定说明她跟这房子有缘

虽然不是专业装修出身

但设计的理念却是可以共通的

她的理念是

既雅致又朴素、既时尚又乡土

给人以舒适安稳之感

这才叫保护老宅

他们边设计边改造

亲自检查拆下的木料是否有白蚁腐蛀

然后在河里清洗

重组,换件,尽量用老料代替

虽然是老屋

却不像大多数的老宅那样晦暗潮湿

把阳光请到房间里

看起来明亮干净

反反复复、精雕细琢

整整干了两年

新家完工

她取了一个土洋土洋的名字——

"猪栏酒吧"

做这件事

她的初心里压根就没考虑过投入回报——

"就是自己住,再搞个微型酒吧,

朋友来了可以休闲玩乐。"

但是猪栏酒吧建成后

不但周围的朋友看傻了

连设计圈里许多设计师都有点惊讶

原来,老宅子还可以这样改啊!

名声越传越开

家人来了、朋友来了

小清新、文艺青年也来了

参观者络绎不绝

"干脆做民宿吧!"

寒玉腾出5间客房

其余都作为公共空间

所以

猪栏酒吧的整个过程

都是随缘的、自然的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般

没有刻意的为之

一楼的小酒吧得到了保留

可畅饮,也能作餐厅

二楼设有书房和音乐厅

书多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

CD从欧洲小教堂圣歌到肖邦、披头士

三楼为敞开式景观台,能俯瞰西递全景

客房各有各的特色

东边可观百亩桑田稻海

北边可看山云雾起

猪栏酒吧成了西递村第一家民宿

这也启发了许多人

西递村的民宿雨后春笋般涌现

与此同时

寒玉夫妇继续改造了"猪栏二吧"、"猪栏三吧"

猪栏二吧原来是一座清代老宅

典型的明清老宅的格局:

正厅、客堂、回廊、天井

改造后

老宅子增加了餐厅和后花园

还有一方池塘

水清树碧,

还有几尾鲤鱼自在地游动

在猪栏工作的当地的阿姨们

上班的路上采来各种野花野草

布置在猪栏的各个空间里

公共空间用的

多是一些老的朴素的旧家具物什

或者老木头改造的物件

老家具有些是村里捡来的

有的是旧货市场淘的

猪栏二吧里设置了壁炉

冬天,壁炉里生起火来

荒野乡村也会变得热闹而温暖

三吧原为废弃多年的老油厂

位置偏僻

它的定位不再以徽州古宅为特色

而定位成纯粹的田园牧歌

占地10多亩,靠山,临水

面朝开阔的农田

主人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

才基本修建完毕

黄泥外墙和内墙

旧物改造的家具

谦逊而质朴

构成了一个从田野里土生土长出的乡村客栈

寒玉一直认为

民宿不仅仅是发呆,是睡一晚

要把生活的内容装进去

所以喜欢看书的她

这里为客人提供了一个藏书量如同书店的阅读空间

文史哲艺,每一本都是有主人精心挑选过的

客房遍布着各种主人从各处淘来的老物件

旧的门板做成的桌面

搓衣板做的茶托

这些带着日常生活痕迹的物品在这个空间继续发酵

让老油厂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油厂里曾经榨油工具依然陈列在"车间"里

临河的小茶室

猪栏酒吧的每一位服务人员都是当地人

而且能感觉到她们都以在这里工作为荣

这里的菜色精致清淡,十分可口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朱丽叶·比诺什和女儿前来居住体验

猪栏酒吧声名远播

引来许多世界各地的名人小住

美国纽约时报都曾对它做过专题报道

据说在这儿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每一分钟你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清晨, 在小鸟的歌唱声中醒来

阳光穿透明瓦满满照进屋内

早晨的山雾和地主家的自助早餐

去村里看羊羊马马鸭鸭们都开始"上班"了~

去田野里骑行~

去村里的碧山书局喝喝咖啡买本书~

去后山徒步

夏天可去附近的山谷里野泳

夜幕下吃一次田园晚餐

在大厅看演出~看电影~

去猪栏配套的狗窝酒吧喝酒

和村民一起聊聊村里的八卦~

八十年代的包子铺如今的狗窝

乡下人和城里人都会来这喝上一杯

END